垃圾分类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感谢扶贫好政策,我现在每个月除拿到固定工资外,还能卖些垃圾挣些零用钱,生活基本有了保障!”8月16日10时许,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五房岭村保洁员田徐郎见到记者十分激动地说道。

从市区乘车到五房岭村,需要花费4个小时,“盘旋”几十个弯道。在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小山村,温度只有22℃。

也就是在这样的深山,孕育了一批朴实勤劳的村民。在资丘镇,19名贫困户走上“村保洁”的岗位,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又通过垃圾分类美化了乡村。

贫困小伙当上“村保洁”

乡村环境迈上新台阶

三年前,农村垃圾处理还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农药包装盒、蛇皮袋子、薄膜纸、易拉罐等废品垃圾能烧的就烧,实在没办法的,就让村民自己挖个坑给埋了。

村党支部书记田维明说:“装肥料的麻袋、农药瓶数量多,经过风吹日晒不仅不会降解,而且还会导致有毒物质渗透进土壤,危害十分严重。”

情况在2017年得到了好转。资丘镇获得了20个公益性岗位的名额,在五房岭村就有1个保洁员的岗位。经村委会商议后,推荐了为人忠厚老实、责任心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徐郎担任此职。

得知自己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时,田徐郎高兴不已:“这个工作不仅能让我养活一家人,还能让我为村里出点力”。

垃圾有人回收,乡村风貌得到了提升。“村里有了保洁员,仿佛有了美容师,定点回收是‘去黑头’,不定时清扫是‘去粉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走在村里感觉都不一样了。”提到村里的保洁员,四组村民田继姩竖起了大拇指。

专业知识武装

从垃圾分类“小白”到入门

田徐郎一家有三口人,走进他的瓦房,屋角凳子上满满当当堆放着的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71岁的父亲田德祥说,他患有矽肺病、高血压、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无法劳动不说,每天都要和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儿媳覃倩患有精神疾病,一年看病花钱近2万元,一家人就指望着田徐郎做保洁员过日子。

说到村保洁的工作,田徐郎的眼神突然聚焦,“农户将垃圾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分放在垃圾桶里,我沿路顺着回收。容积约两立方米的垃圾车,一天起码也要拉两车,垃圾分类我也是专业的。”

说完这话,他急忙向记者找出了他的“专业资格证”。原来在2016年12月,他参加了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15天的专业培训班。

“以前我都没听说过垃圾要分类,就是通过那次培训,我才晓得了废旧电池、过期药物这些垃圾要特殊处理。”田徐郎说,他还学到“无害化处理”这个新词,村民如需处理兽禽尸体,就要联系畜牧局,请他们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减量近半

拿上固定收入稳脱贫

“今年是我当保洁员的第三年了,以前一个垃圾填埋场只用一年就满了,分类后一个填埋场最少用3年。”

田徐郎告诉记者,保洁员有1630元的月固定工资,加上将可回收的垃圾送到镇上卖的钱,一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去年他便实现了脱贫的小目标。

像他这样实现脱贫的,在资丘镇还有很多。2017年3月,长阳招聘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除每月发放固定工资、购买五项社会保险外,还配置保洁车辆、垃圾桶、扫帚、保洁服等装备,提供车辆维修、汽油费用报销等服务。

资丘镇建设环保服务中心主任覃世畅说,目前资丘镇19个村的保洁员均已脱贫,除了固定工资,他们每月通过垃圾分类还能获得300至500元的收入,生活都有了保障。

谈及未来,田徐郎充满希望:“准备在村里申请一个堆放玻璃瓶的专用场地”。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他打听到在镇上不能回收利用的玻璃瓶,只要数量够多,市区就会有人来回收。“如果将全村的废旧玻璃瓶回收起来,一年下来应该不低于2吨”说到这儿,他黝黑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三峡日报见习记者 田豆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