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回望中叙说着相似,又总是在变革中书写着不同。
从1949年成立,到1994年的“分”,再到2018年的“合”,税务系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分”是历史的需要,“合”也是时代的呼唤。分合之间,不仅是税收征管体制的简单变革,更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见证了宜昌经济发展轨迹。
分合之间,见证宜昌经济发展
回顾70年税收征管改革历程,记录着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奋进足迹:
1949年,伴随着宜昌城解放,宜昌市人民政府税务局正式成立;
从1949年到1993年的40多年间,宜昌的税收管理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管理,1958年、1970年两次下放税收管理权限,1977年实行新税收管理体制,1981年适当集中管理权限和1983年至1984年两步利改税等多次重大变革。
1994年分税制设立,宜昌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制改革的要求稳步做好国税地税分设,税务服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仅有烟叶、纺布、食品等,发展到涵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卷烟、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非矿物制品业、建筑房地产业、旅游和物流现代服务业、商品批发零售等领域,涉税范围空前发展,税收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作用愈加突出。
2018年,国税地税正式合并,宜昌税务部门有序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不断推动业务融合、资源整合、人才互动、服务共促,开创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四合”新局面。
70年来,我市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同向发展,规模大幅提升:1949年下半年全市税收30.6万元,至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达到9211.4万元,2009年、2010年宜昌国税、地税收入先后突破100亿元, 2018年新税务机构组织各项收入突破400亿元。
分合之间,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从窗口前“大排长龙”,到足不出户“指尖”办税……分合之间,纳税人的办税体验得到升级,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从事会计工作近40年的韩庆高亲身经历了国家多次税制改革,他回忆刚刚进入这行时,要办理报税等业务,需要提前2小时去办理,有时还需排很长的队。
而在当下的“云上时代”,办税业务的“打开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如今,我们通过手机缴费、电子税务局等多种形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韩庆高说。
转变的背后,是税务服务的不断升级。改革后的市县乡税务机构数量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大风控为基础、以大企业为重点、以大稽查为震慑的现代税收征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之前,纳税人办税往往需要两边跑,资料“重复报”、政策“多口径”等让人头痛。为破解这一难题,合并后成立的市税务局在全市15个办税服务厅率先实现“一局一厅一窗一人”办税模式,设置综合窗口149个,搭建24小时自助厅,推进金税三期系统“两库并一库”、管户“两户变一户”、流程“两套变一套”,纳税人获得感持续增强。
据统计,宜昌市本级90%以上涉税业务可线上申办,“一刻钟办税服务圈”实现了“办税最近、流程最简、资料最少”,时间和成本均大幅减少。
“自企业税收征管划转到点军区后,点军税务部门主动对接,及时解答企业涉税疑问,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宜昌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做大做强的信心。我们计划将新增投资4亿元到5亿元,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宜昌焦点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郑长青说道。
分合之间,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枝江市姚家港化工产业园内,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万吨乙二醇项目正在建设中。
从小化肥厂到成长为年产值百亿元的区域化工龙头。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感慨:“企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税收的一路相伴。”
近年来,为帮助企业早日实现转型升级,税务部门通过“一户一策”个性化服务措施,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为乙二醇项目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43亿元。同时,三宁化工凭借优质纳税信用已获得免抵押授信过亿元。目前,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这是税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一个例证。多年来,宜昌利用税收杠杆助力地方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等迅速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一二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质效更高。
从2019年发布的全市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和纳税亿元集团企业排行榜可以看出,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加速发展,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以制造业为例,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关改搬转”促进精细化工占比提高、质效提升,上榜的9家化工企业2018年度税收增幅均超过20%,百强榜单中化工行业税收增幅达到42.97%。
回顾70年历程,税务部门的分分合合,看似静水流深,实则动人心魄。宜昌税务始终确保“改革每推进一步、纳税人和缴费人获得感就增强一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杨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