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宜昌榜上有名。
“这是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彰显宜昌诚实守信的软实力,是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信用宜昌”成为全国示范,宜昌再担国家级使命。
添彩“信用中国”
今年4月,“全国信用APP观摩活动暨社会化信用服务现场会”在宜昌举行。活动由国家发改委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省发改委、市政府主办。因为活动意义重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亲临现场观摩指导。32个省市自治区信用主管部门和77支参赛队参加观摩或比赛。宜昌组织推送的“诚信住建”和“市民e家”信用APP分别进入政府组和市场组前十名,获得优秀创新项目奖。
打造“信用宜昌”,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宜昌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的建设,在全国、全省领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代码100%转换,归集信用信息5亿多条位居全省前列;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联合奖惩系统嵌入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工程项目审批新模式、网上金融大厅等一批先进经验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宜昌市的城市信用状况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始终保持前列,国家发改委已连续3年对我省包括宜昌等城市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湖北省政府致函感谢。
创新争来“示范”
“宜昌能够成为全国‘示范’,是创新的成果。”熟悉创建过程的部门负责人,对此异口同声。
宜昌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之初,就形成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市信用办牵头抓、10个专责小组分头抓、48个成员单位协调抓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格局。
创建一盘棋,创新作开局。
宜昌自2014年作为全省的区域综合试点城市、宜昌高新区作为全省区域综合试点高新区,先行先试,寻找突破。市场监管、招标投标、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农村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最先成为“试验区”“示范点”。
“信用宜昌”平台需要打破各行业部门的信息壁垒,“智慧宜昌”助力实现了一体化数据平台,让宜昌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数据归集中心和信用服务中心。
“双公示”制度要求严格落实,目前宜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报“信用中国”位居全省前列。宜昌对企业或个人红黑名单,定期统一归集到“信用宜昌”平台,实行“一网查”。全市法院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定期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43517人次。长期逃避法院执行的1769名自然人、567名法人自感“信用危机”后患无穷,主动联系法院履行义务。
在全省率先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奖惩系统嵌入行政服务大厅审批流程;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宜昌所属13个县市区信用事件及信用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个人或企业“信用”从模糊变为清晰透明的“软实力”。
“信用”体现价值
位于城区珍珠路“科技一条街”的宜昌鸿宇连邦软件,在公司醒目位置,贴有一张“信用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企业互联网信用档案即可自动显示。这正是“信用宜昌”可视化推广的一个剪影,目前全市已有3万多家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而鸿宇连邦受益于“信用宜昌”建设,还因此解决了一大难题。
2018年初,鸿宇连邦公司新接了一笔大订单,却因近百万元流动资金缺口面临爽约风险。根据该企业近两年的缴税情况测算授信额度,建行三峡分行与市税务局“云税贷”业务在不到10分钟内,为这家企业在网上完成了贷款100万元的全部流程。
“金融+互联网+税务”平台,将纳税信用“变现”为银行授信,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寻找优质客户“放贷难”的双向难题得到破解。目前这一平台已有10家商业银行加入。2019年1月至6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纳税信用贷款12.7亿元,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2.25亿元。
“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是宜昌创新推出的另一个依托信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台。在平台,银行通过在线查看企业贷款需求和信用档案,以企业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比例。试运行半年至今,已入驻金融机构19家,授信、用信金额3.17亿,放款总额突破亿元。
“三峡家政”是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的家庭服务信用平台,实行信用“红黑榜”,实现了家政运营数字化,为更多线上、线下的应用提供信息支撑。自2019年6月19日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 30多家本土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入驻信用平台,在册服务人员达1800余人。家住宜昌市委党校金家台6号1-402的樊女士在“三峡家政”上线试运行次日,就为因病住院的父亲找到了满意的“守信用”长期钟点工。
“在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的今天,宜昌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将在小到招商引资和发行各类债券,大到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信用红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诠释“宜昌示范”的重大意义。(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章良 通讯员 何晓蓉 肖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