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坚守三峡大坝 15年护送万余艘危化品船舶安全过闸

图为15年来,宜昌市三峡坝区消防特勤大队坚守三峡大坝,创造了船舶护航“零事故”纪录。

图为消防队员进行预防事故演练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通讯员周长帧摄

图为船闸护航爬梯救援

三峡船闸号称“天下第一闸”,上下落差113米、相当于40层楼高度,共分5个闸室,像一部永不停歇的电梯,确保上下游船只通过大坝。通过船闸的船员和游客也许不会注意,就在他们头顶的闸室顶上,总有一排消防队员,手持消防水龙,像雕塑一样站在那里,注视船只通过。他们是宜昌市三峡坝区消防特勤大队的队员。15年来,他们的制服从“橄榄绿”变成了“火焰蓝”,不变的是“三峡无小事”的那份使命担当。

目击

5个多小时坚守,像雕像一样站在三峡船闸上

与人们传统中的印象不同,他们面对最多的,不是熊熊燃烧的大火,而是缓缓通过船闸“爬楼梯”的船只。

2月27日下午3:30,记者来到宜昌三峡大坝五级船闸的第一级闸室时,三峡坝区消防特勤大队左岸中队队长陈魏带领的班组刚刚到达执勤哨位。10名消防员和两辆消防车已经就位。车下的队员身背呼吸器和氧气筒,手持消防水龙,车顶的队员则一直把手放在消防水枪上。

他们脚下的闸室里,4艘船正在进闸,空气中有淡淡的水果香,陈魏告诉记者,这是乙酸乙酯的气味。这4艘船运送的是包括汽油和乙酸乙酯在内的危化品,护送危化品船舶安全过闸,是三峡大队独有的高危任务。

三峡船闸主体部分长1.6公里,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船只进入每一级闸室后,闸门关闭,开始注水,水位和下一级闸室内平齐后闸门打开,船只进入下一级闸室,就这样像爬楼梯一样翻过三峡大坝。每通过一个闸室,都需一小时左右。五级闸室的上下落差达113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危化品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燃烧甚至爆炸,造成闸门损坏,失去束缚的江水将会冲向下游的城市,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船只过闸的全过程,陈魏和战友们都要时刻注意闸室内的情况,如果出现火情,需要第一时间使用泡沫覆盖,并迅速呼叫支援。“这次一共有4艘船,危化品总吨位9800吨,通过时间是5个半小时。”陈魏说。

记者看到,当装载危化品的船舶进入一级船闸后,执勤的消防指战员就会拿着灭火及救援设备严阵以待。危化品船舶过完一级船闸进入二级船闸时,他们也要跟着“转移”到二级船闸,如此这般,直到危化品船舶过完五级船闸,驶出三峡大坝。

晚上9时,陈魏和战友完成值守任务,驾驶着消防车回到驻地。

坚守

不论寒暑,必须穿上10多公斤的防护装备

船闸结构的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座摩天大楼,这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庞然大物,上面仅有的绿色植物是种在大木箱里的铁树。

夏天,地面温度高达60℃,而队员们还必须穿戴全套约10多公斤的防护服和装备,守在闸室顶端。消防服被汗水浸湿,又被太阳烤干,结下厚厚的盐渍。虽然消防车里有空调,他们却不能上车避暑,因为在车内无法看到闸室内的情况。而在冬天,船闸所在区域就是一个天然的风道,冷飕飕的寒风吹得消防队员们几乎睁不开眼。“一年四季,除了大概四五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只要有运送危化品的船只过闸,我们都要在这里守着。”陈魏说,即使是吃饭,也只能送到闸室顶,队员们轮换着吃完。闸室两端有厕所,但是为了船只的安全,他们都不敢多喝水,短则四五个小时、长则12小时的护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控制自己只上一次厕所。

对消防队员来说,他们的工作远远不止“站岗”这么简单。左岸中队三班班长王高俊告诉记者,每天他们都要学习各种危化品的分类、特性、灭火用剂等,除了值班,还要进行体能训练以及不定时的无预案演练。爆炸物和火情每次都是随机的,要求处理措施准确高效。大队长喻爱兵说:“战场上敌人不会按预案打仗,火场上火情也不会按预案发生,我们就是要通过无预案的演练,让队伍能随时做好准备,出现任何险情都能拉得出去。”

让队员们欣慰的是,他们还没有在船闸上遇到演练之外的真实火险。15年来,三峡大队创造了船舶护航“零事故”的奇迹,确保了1万多艘一类危化品船舶、1200多万吨危化品安全通过船闸。

救援

开发“爬楼”救生支架船闸里救助多名乘客

三峡船闸每一级闸室的通过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在整个注水过程中,船只固定在闸室侧壁的锁扣上,自身无法移动,船上乘客发生意外事件,只能通过消防队员进行转运。这样的事情已经在船闸中发生了好几次。

2015年,一位婆婆在游船上突感不适,但船离闸室顶部还有10多米的距离。右岸中队队长助理张强和队友们立即进行救援。但当时他能使用的只有传统的硬梯,湿滑的闸室里缺乏固定点,容易晃动,再加上婆婆的体重,消防队员几次都几乎滑下来。

这次救援之后,爱动脑筋的张强就开始琢磨,能不能开发出一款适用于船闸救援的设备?于是他利用现有的装备,自己动手做实验,利用扶手、伸缩杆、保险扣、滑轮组等,再加上一个操作平台,发明了便携式移动救援支架。这种支架自身重量仅30公斤,却能承受200公斤的物体,可以下到二三十米深的闸室底部进行救援。依靠保险扣,可以把被救援对象和消防员固定住,即使发生晃动,也不至于跌落。利用这项设备“新发明”,队员们已经成功地救助了多名乘客。

成立至今,大队有60多名官兵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和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消防总队“标兵大队”。如今,这支队伍中70%的队员都是90后,24岁的王高俊说,“三峡无小事”,他们每个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战斗。(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倩 通讯员周长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