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要定力,更要“给力”。宜昌财政系统在预算与支出上突出生态绩效管理,以财政杠杆引导地方、部门、企业、社会保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定力。
以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夷陵区和远安县交纳1000万元的水质保证金,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水生态补偿金,形成2000万元的生态补偿资金池。在此机制下,通过聘请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对监测断面进行随机水质监测,形成监测报告。再以监测报告数据为依据,对夷陵、远安的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评,确保西北口水库水源地山清水秀。
在增加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投入的同时,市财政积极推动“湖河长制”落地见效。2017至2018年,预算安排1280万元,用于“河长制”常态化管理、城区河道水库日常巡查工作经费等。通过合理界定河湖功能定位,明确相关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落实“一河一策”方略。通过治理,水质变清了,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20%。
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上,我市进一步以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等作为主要依据,强化激励约束,推进“六个实施”:实施工业园区建设,财政投资1亿多元技改资金,将先关掉的重污染企业改成清洁技改再建项目;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复绿工程,近年来共投资3亿多元,修复面积600多万平方米,200多个矿山生态得到恢复;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和重点治理工程,完成了近500处地质灾害点应急治理,保证三峡大坝上游两岸安全;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12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
实施城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危险废弃物等目标管理,筹集资金4.56亿元,保证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从B级排放达到一级A目标,固体污染物按规定达标分类处置,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100%;实施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等;实施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程、长江主要支流岸线复绿工程,投入专项资金1.47亿元,修复长江岸线47.5公里,复绿面积2765.4亩。(三峡日报 通讯员刘先华、杨夏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