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乡村振兴绘就魅力画卷

翟家岭打造大型乡村文化主题的生态康养度假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乡愁、享生态。 图片由远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盛夏8月,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拈花谷民宿区,青山环抱,绿水依流,蜿蜒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天井房,如织的游人,绘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该民宿区原为明朝庞氏族人聚集地,有明清风格天井房20多栋。远安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古民居改造精品民宿,村民们不仅可以收取租金,还在景区务工,或加入旅游合作社参与分红。

近年来,远安以全域旅游理念和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积极打造都市人眼中的“梦里老家”。

治环境,村貌美了

“我们月底将进行卫生大评比,看谁家获最干净家庭!”8月8日,在嫘祖镇分水村,道德理事会会长杨正国正走村入户宣传卫生评比。

杨正国介绍,谁家卫生搞得好,就贴上“很清洁”“清洁”,谁家不干净,就贴上“不清洁”。“想得到‘很清洁’不容易,必须连续几年保持最佳状态才行。”

乡村要美丽,首先要干净。自2012年起,远安以清除白色垃圾(“清白”工作)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擦亮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远安新建、改造村组垃圾集并房(池)10354个,配备垃圾桶22368个,建成垃圾中转站8个,同时按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标准,预算农村垃圾治理经费,建立严格的环境卫生排名、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智慧环卫全覆盖。

环境美化更不可少。远安积极开展绿色生态村镇创建工作,全县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市级以上生态村66个。

兴产业,农民富了

“今天中午有四桌客,还有几桌因为忙不过来,所以推了。”土道家农家乐老板翟凤英笑呵呵地说道。作为翟家岭头一批开农家乐的村民之一,翟凤英每年收入近20万元,比以前翻了七八番。

翟家岭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古老的乡村日益凋零萧条。近年来,该村成立了笠园旅游专业合作社,引进市场主体,采取“村企合一、景村一体、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对原有古宅进行修缮改造,规划建设特色民宿、崖壁酒店、水景观等设施,打造大型乡村文化主题的生态康养度假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乡愁、享生态。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翟家岭20余户村民办起农家乐、乡村民宿和特色采摘。去年,仅游客吃住两项,村民就增收80多万元。

20多公里外鹿苑村也不逊色。依托鹿苑禅茶文化底蕴,该村建成集加工、包装、品鉴为一体的茶文化园,每年举办“远安黄茶”品鉴会,生态游园、特色采摘、采茶斗茶等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远安黄茶”产业逐渐复兴,鹿苑村发展迎来新机遇。

通过推进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养生养老、乡村度假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建成旅游特色村27个,特色农业园区22个、乡村庄园2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

聚人才,乡村活了

“大家动作麻利点,赶紧打包装车,碰伤的、裂口的要分开。”8月6日,在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红李山庄,“庄主”吴红菊正指挥员工打包红李,这些李子将发往南昌某大型超市。

“去年整个果园产出5万斤红李,全被抢购一空,今年已下订单40万斤。” 吴红菊擦着汗水说道。

吴红菊是双坪村三组人。1998年,22岁的吴红菊远赴广东茂名做生意,小有成就。2013年,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吴红菊和丈夫回乡办起红李山庄家庭农场,流转400亩土地种植红李。如今,山庄已发展成为集水果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自己致富后,吴红菊积极支持家乡发展,与村集体合作建设千亩水果基地,帮助双坪打造水果专业村。同时,她还主动与15个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山庄还吸纳30多个贫困户就近就业,平均每人增收5000元左右。

而在茅坪场镇白云村,80后返乡小伙周家龙更是带动了全村经济由“黑”转“绿”的美丽嬗变。白云村是远安第一大产煤村,高峰时期煤矿企业占全县的80%以上。2017年煤矿关闭后,周家龙在村集体的支持下,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设千家庵猕猴桃种植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亩,年底有望翻一番,昔日的煤矿大村绿色转型蹄急步稳。

如今,随着一批能人返乡创业,远安乡村振兴的活力越来越强,动力越来越足。(三峡日报通讯员 黄海涛 刘世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