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流量泄放”,这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不到现场采访,很难弄懂个中道理。5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夷陵区分乡镇的尚家河水库,现场进行求证。
“这就是东风渠灌区渠首取水工程。”尚家河水库管理处副主任覃建平告诉记者,水库里的水先发电,然后流经“Y”字形泄放点,再通过分叉点,形成两条支流:一条流向东风渠,成为城区200万人口的饮用水;另一条回到黄柏河干流,补充到下游水库及河道。
过去两台发电机组的水全部进入东风渠,年平均流量是每秒14.5立方米。那时候尚家河水库每年5至8月泄洪,多余的水进入河道。过了这个季节,几乎是“死水潭”。尤其在枯水期,水库没有流量补给,黄柏河下游河段经常出现断流。
为保障下游河段生态用水需求,去年6月,市水利局出台了《黄柏河流域梯级水库及东风渠灌区调度运用方案》,在黄柏河实施生态泄放。从那以后,尚家河水库以最小每秒1.4立方米的流量常年为尚家河至汤渡河水库段补水。
今年4月,尚家河水库应下游用水需求,进行了首次加大生态流量泄放工作。“当时,汤渡河水库水位较低,导致黄柏河小溪塔城区段河道流量持续减小。”覃建平回忆说,4月11日接到泄放通知后,他们将生态流量提高至每秒7立方米,连续6天为下游水库及河道补水,完成补水360万立方米,有效避免了断流,维护了河道生态。
今年4月18日,市水利局编制了《黄柏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调整了部分河道及水库的最小生态流量,其中,尚家河水库的最小生态流量增加到了每秒1.88立方米,进入东风渠的流量随之降到了每秒12.62立方米。
“生态用水越多,进入东风渠的水就越少,这会影响正常供水吗?”记者不无担忧地问。
“黄柏河东支流域一共有4个大中型水库,实现了流量的梯级调度。”尚家河水库管理处工程科科长李君说。“尚家河水库位于最后一级,水位不够时,上游的西北口水库会及时调水,不会影响东风渠供水。”
记者了解到,在分乡镇,除了尚家河水库,十字沟、棠垭两个小型水库也有生态流量泄放任务,要求每秒最少泄放0.01立方米。棠垭水库库容365万立方米,完成泄放任务难度不大。但10公里外的十字沟水库,库容只有棠垭水库的三分之一,平时负责3个大村的供水、灌溉就已捉襟见肘,如何保证生态流量泄放?
“最小生态流量是在测算水库年进水量的基础上,按年平均流量的10%确定的。”棠垭水库管理处管理员王方武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夷陵区就打通隧道,让棠垭水库为十字沟水库补水,所以十字沟水库的年进水量并不小。
2016年,夷陵区水利局启动棠垭至十字沟水库连通应急调水项目,采取加固隧道、清淤隧洞、铺设管道等措施,确保水库间调水更畅通。“以前隧道淤积,上午8点调水,晚上才能到达十字沟水库,现在只需4小时就能到达。”王方武告诉记者。
泄放生态流量,能避免黄柏河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但不是所有单位都支持这一举措。去年冬天,就因为部分水电站未按要求泄放生态流量,导致黄柏河东、西支流部分河段出现“脱水”。
“对水电站来说,更愿意用水发电,创造经济效益。”分乡镇水利站站长陈伟告诉记者,后来夷陵区水利局采取不定期督查、扣拨财政补助资金、协调电力部门限制上网等办法,倒逼水电站泄放生态流量。
今年《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要求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合理安排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这道“紧箍咒”无疑为黄柏河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法律保障。(三峡日报记者 杨 婧 高圣男 裴乔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