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乡养殖大户的生态情结

近年来,夷陵区分乡镇狠抓环境污染防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净土、农旅分乡”的美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通讯员 秦一琛 摄

《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后,要求流域内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禁养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限期搬迁或者拆除。限养区已有的畜禽养殖项目分级管控畜禽养殖规模,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作为黄柏河水源核心保护区,夷陵区分乡镇迅速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确保一泓清水向东流。

“一边是自家的‘钱袋子’,一边是全市200万人的‘大水缸’。”面对这个矛盾,位于黄柏河下游尚家河水库库尾的养猪场该如何取舍?

5月21日,记者来到夷陵区分乡镇南垭村二组,遇见了宜昌高日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倩。此刻,他和家人正忙着平整土地,准备移栽新购进的1000棵柑橘苗,昔日红火的养猪场似乎已难觅踪影。

“市场好的时候,一年出栏量有800多头。当然,也是污染最大的时候。”杨倩说,猪场离水库不足500米,眼睁睁地看着一股股污水流进水库,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想过关停,可每次都下不了决心。

不当猪倌做什么?今年2月,杨倩心里的疙瘩逐渐被解开:《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夷陵区出台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定规定》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补偿标准和转型路径,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杨倩终于拆了猪场,转行当起了果农,吃上了“生态饭”。

“空气好了,河水清了,朋友再来做客都不捂鼻子了。”告别了近10年的养猪行当,杨倩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近几年来他对发展乡村游着了迷。他告诉记者,下半年,还要修栈道和观景台,决意打造一个生态观光农业园。

从尚家河水库出发,沿普溪河岸顺流而下,高场村里停放的两个巨型“热气球”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两个身高近10米的白色球状物体用钢轨固定在水泥基座上,点缀着绿水青山。

“可别小瞧这个气球,附近200多户村民烧菜做饭全指望着它!”闻讯赶来的宜昌家家有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明洪揭开了谜底:这些外形酷似热气球的大块头叫沼气柔性储气柜,是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的大型环保项目。

“花这么多钱做环保,账算得过来吗?”面对记者的追问,郭明洪建议我们一起去猪场转转。

与传统印象中养殖场内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景况不同,郭明洪的猪场绿树成荫,池塘波光粼粼。若不是门口招牌的提示,人们很难将养猪场和眼前的场景联系起来。经过严格消毒后,记者得见猪舍内真容:空间宽敞、地面整洁,一头头活蹦乱跳的猪宝宝,正拱来拱去,不停地撒欢。

一个年出栏2万头的猪场,场区内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到猪粪恶臭。养殖垃圾去哪了?跟随郭明洪的脚步,我们在场区内的沼气能源站找到了答案:原来,猪场内每天产生的近百立方米养殖粪污通过预埋管网流入沼气站,经过沉淀和调节池拌料均匀后,被泵入厌氧发酵罐。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脱硫等净化处理后,进入发电机进行发电。沼液和沼渣经过处理后变为有机肥料。

“黄柏河的支流普溪河从场区穿过,环境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郭明洪说,公司多次请来专家会诊把脉,引进高新设备,实现了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猪场里的变化也为下游的合作社、农户注入了绿色生机。顺着普溪河往下再走7公里,记者在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看到了一幅喜人的景象:300个大棚内,白菜、西红柿等蔬菜通过一根根黑色管道喝上了宜昌家家有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供应的“营养汁”。基地副主任刘平告诉记者,基地已经基本实现了化肥“零”使用,真正做到了生态种植。

“以前用木柴烧饭,呛得人灰头土脸,现在改用沼气清洁安全。”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李启奉忍不住插话。他补充说,从2010年起,自己和村里200多户乡亲陆续换上了“家家有”免费供应的沼气,尝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甜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黄柏河水源核心保护区,目前,分乡镇已完成158个规模养殖户“一场一策”工作,并对两个养殖场进行了拆除。依托百里荒国家4A级景区、南垭油菜花田等景点,该镇在生态保护中找到了区域发展的新路子,年均吸引游客5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670万元。(三峡日报记者 高圣男 杨婧 裴乔丽,通讯员 方素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