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西陵区民佳家园的居民罗琴声,对新家格外中意。小区紧邻唐家湾山体,推窗满眼映绿,那是经过生态修复后植下的葱郁树木。
上泽园小区74岁的居民许传先站在“唐家湾山体”保护标识牌前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荒山,附近居民垦荒种菜、挖粪池,路人不得不掩鼻而过。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绿草繁树红花和整洁步道。与唐家湾山体一样,宜昌城区城乡路山体合益山片区、王家河油库旁山体、东山村山体等11处保留山体,正在由昔日的“秃山”变成居民们散步、健身、休闲的生态公园。
运河公园里,彩色廊道游人如织;柏临河湿地沿岸,3.2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跃然眼前;黄柏河流域,银杏、枇杷、桂花、樟树等舒展了新颜;伴随伍家岗区15片山体的生态修复,宜昌城市东大门焕然一新……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护绿”、大力监督推进生态建设的成果已然显现。去年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宜昌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依法“护绿”的新时代。地方立法引领保障和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双轮驱动。同年,市人大将《关于加强城市建成区保留山体绿化和维护的议案》列为重点议案。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先后前往唐家湾山体、城乡路山体合益山片区,实地查看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情况,并召开市人大重点议案办理工作会议,强力推动议案办理。
去年6月16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宜昌城区保留山体生态修复和维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3年内将城区5个组团30处、合计983.4公顷山体修复完毕。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学甫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议案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踏勘万年村、晨光路、唐家湾、朝阳路等10处山体,现场了解山体完整度、植被覆盖及绿化修复等情况。
法规实施一年来,市政府组织拟定了城区重点绿地名录,对城区3431.76公顷的39块公园绿地、16座山体和2处水域实施永久性保护,对640.36公顷的3座山体、3处水域实施一般重点保护,完成修复保留山体14.74公顷,正在修复16.46公顷。2017年,城区共查处105件毁绿案件,依法保护了城区森林资源。
依法保护城区重点绿地,推进生态修复,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人民群众就能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西陵区窑湾乡东山村3组居民高林对此体会深刻。“现在好了,沿着干净、整洁的步游道,穿过紫薇、樱花林,进入公园不要3分钟。”
东山村山体实行生态修复后,原来的乱坟荆棘岗一去不复返,重新规划设计的排污系统将所有污水集中收纳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山上20多栋80余户居民生活更舒心了。
5月22日,记者在东山村山体修复现场看到,这里俨然已变成一个小花园,往来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西陵区园林局副局长杨宗波指着一处由鹅卵石垒起的小景致告诉记者,修复施工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看起来更加自然,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三峡日报 记者 肖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