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快意走世界 天涯咫尺间

宜昌城区宜万铁路大桥引桥段,一列动车在城市“上空”飞驰。 记者 黄翔 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明确指出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我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实现铁水公空立体交通体系的无缝对接。

解码

“出行越来越快,世界越来越小。”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迅速快捷地出行成为人们的不懈追求。

坐着动车去上班、打着“飞的”游世界、高速公路畅快跑……过去五年,广阔的天空下、无垠的大地上,我市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民航、高铁、高速公路编织而成的高速出行网络日益完善,百姓享受着最先进、最高效的现代化出行方式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高铁让“红利”加速释放

今年“十一”,市民周琼利用假期带上自己60多岁的父母一起坐动车到南京、上海等地游玩。

“他们忙碌了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出发之前,他们各种担心出门在外坐车不方便、晕车等等,但这次坐动车,他们觉得又快、又舒适。”周琼说,她与父母约好以后要经常带他们出门走走。

现今,坐动车出行,已经成为许多市民走亲访友、外出游玩、商务工作的选择。而这一切的变化仅仅始于5年前。

2012年汉宜城际铁路建成营运,2013年宜万铁路提档加速,宜昌步入高铁时代,宜昌至全国80%大中城市实现朝发夕至。

至2016年底,宜昌境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380公里,铁路客运量达到970万人次。宜昌铁路在中部的枢纽地位日益彰显,成为华东、华中乃至成渝地区的重要中转节点。

动车的出现不仅让大家的出行变得更为快捷,让人们路途中的幸福指数大为提升,也缩短了宜昌与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的时空距离,悄然改变着我市在中部经济版图上的坐标定位。

如今,宜昌境内,郑万高铁兴山段正在加速修建。而在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宜昌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根据规划,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方面,“十三五”,我国将构建“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其中,10条纵向综合运输通道(“十纵”)里,“第五纵”二连浩特至湛江运输通道,经过宜昌。同时,在快速交通网重点工程中,提出将建设襄阳至宜昌高速铁路。

可以预见,随着宜昌境内高铁网络的不断加密,我们将在风驰电掣中体会到高铁带给我们的更多红利。

高速公路扩大城市“朋友圈”。 市交通局提供

高速公路扩大“朋友圈”

曾经,说起从城区到兴山,不少人都会觉得“远、路程难走”。随着2014年,宜巴高速正式通车,兴山至宜昌的车程,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而它的通车,标志着全长1966公里的G42沪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兴山乃至宜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015年12月28日全线通车的保宜高速途经远安、当阳,不仅为两地经济发展、人民出行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宜昌到襄阳也有了快捷通道。

同时,对带动“一江两山”(即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核心景区发展,促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强鄂西地区与陕西、河南及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联系也有着重大意义。

2016年,岳宜高速宜昌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宜都市区不通高速的历史。

至此,“六线三环”公路主骨架全面形成,各县市区全面进入宜昌“一小时经济圈”。

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03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3公里、一级公路546公里、二级公路2597公里。公路通达深度和密度大幅提高,路网结构更趋合理。

高速公路将县市区更高速地与城区连通,也将宜昌与其他城市的距离拉得更近,将宜昌的城市“朋友圈”扩大。

可以说,高速公路不仅强化了宜昌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强化了宜昌辐射集聚的能力,让宜昌发展的动力更强劲,优势更明显。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打“飞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记者 王昌明 摄

空中大走廊连通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打“飞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015年,三峡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就突破100万人(次),正式跻身中型机场。

目前,三峡机场国内航线达到31条,辐射北京、上海、广州等重要省会城市,开通曼谷、韩国、香港、台湾等国际(地区)直达航班。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三峡机场迈入全国机场60强。

为满足增长的航空业务量需求,早在2012年,市委市政府就将三峡机场的二期改扩建工程提上日程。2016年,二期改扩建项目拉开序幕。该工程建设项目包含:将现有机场跑道由2600米延长至3200米,新建3200米平行滑行道、4条联络道,新建T2航站楼2.2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提高至4E级别。项目2020年竣工,届时,机场客运能力将由100万人次/年提升到500万人次。

今年“双节”黄金周,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4754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5%。其中,1日和8日,旅客吞吐量均突破1万人次,创下通航以来单日之最。

而在黄金周前一天,9月30日,宜昌开通了至泰国芭提雅航线,这是今年以来,三峡机场新增的第13条航线。据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机场目前航线网络已覆盖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区域,全国2小时直达省会级重点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这也是三峡机场继宜昌至曼谷、芽庄后,开通的第三条东南亚航线。由此,宜昌至东盟空中通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交通改变生活,交通促进发展。而今,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推动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让宜昌拥抱全国、拥抱世界。

链接

“十三五”发展规划:

高速公路:

以建成国家高速路,畅通翻坝转运路,打通省际开放路为重点,继续优化宜昌高速公路网络结构,建设以宜昌为中心的“环线+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

“十三五”宜昌规划高速公路496公里,形成“八线三环”公路骨架网,力争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830公里。

铁路:

以国家干线铁路、三峡翻坝铁路为重点,突出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建设,完善地方支线及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路网系统,扩大运输能力,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大网络。

“十三五”规划铁路639公里,力争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4公里。

航空:

以打造三峡区域枢纽国际机场为目标,重点拓展航空网络,整合资源搭建临空产业架构,提高航空口岸开放程度,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事业。

加快实施三峡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飞行区等级至4E级,力争“十三五”末期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

郑万高铁兴山段施工现场。 记者 黄余洋 摄

探访

郑万高铁兴山段:

高铁必将提速 昭君故里发展

10月8日,记者在郑万高铁兴山车站多线特大桥工地上看到,虽是国庆、中秋假期,但工人们仍坚守岗位,加紧铁路桥墩建设施工。

据中铁一局郑万高铁湖北段8标项目经理李秀君介绍,郑万高铁是国内施工安全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之一。兴山线路含6隧6桥1站,全长53公里,其中甘家山隧道全长5.6公里,围岩差,涉及多处断层破碎带、顺层偏压、浅埋、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是郑万高铁湖北8标段的重难点工程。

为了克服困难,高铁建设者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李秀君说,一大批国内高铁建设的先进技术与施工装备将随着工程推进,陆续进场集结,包括全电脑液压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机、隧道衬砌成套设备等,确保施工进度与安全质量。

“郑万高铁湖北段兴山线路的建设,将创造两项全国之最,一是兴山站将成为国内首个在县城中设站的高铁站,二是建设在高架桥上的兴山站也将成为国内‘高程最高的高铁站’”。作为高铁建设者,李秀君充满自豪。

天堑变通途,高铁进兴山,是兴山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一些老人天天翘首以盼,期待坐着高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董永平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高铁通车以后,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也可以坐着高铁直达家门口,多方便啊!”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兴山将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同时,兴山将更充分发挥 “一江两山”中心腹地及神农架门户的区位优势,打造旅游精品走廊,推进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秦巴山区精准扶贫和宜昌现代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快兴山经济转型升级和脱贫奔小康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打造高铁经济,提升高铁的聚集和辐射力。

心声

在汉宜都人张晓玲:

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以前我可不敢一个人带孩子回家,4个多小时的火车或汽车坐下来,不说孩子,我都觉得累。现在动车两个小时就到了,方便多了。”“十一”黄金周,在武汉安家13年的宜都人张晓玲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宜都老家。

张晓玲说,没有动车以前,自己一般很少回家,带着孩子实在太不方便了。记得有一年“十一”,提前就让老公帮忙抢火车票,但没有抢到,只好带孩子坐汽车回家,狭窄的空间、漫长的旅途,孩子又哭又闹,自己身心俱疲。从那以后,张晓玲不敢轻易在节假日回家。

而动车开通以后,张晓玲终于可以随时说走就走了。

“动车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与家人有了更多团聚的机会。”张晓玲说,自己一家人心里一直有个遗憾。2009年,母亲因意外离世,去世之前,爸爸给当时在武汉上大学的弟弟打去电话。

“弟弟接到电话后就往回赶,但是那时回来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都要4个小时,弟弟才走到红花套集镇,妈妈就去世了。”张晓玲说,这件事成为大家特别是弟弟心中难以磨灭的遗憾。

如今,动车拉近了武汉与宜昌的距离,也让张晓玲有了更多回家看望父亲的机会。

“每次过年,我们聚在一起,看到一家人就缺了妈妈一个时,都会感叹,如果那时就有动车多好,也不至于弟弟连妈妈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张晓玲说。(三峡日报 记者 陈曦,通讯员 王元超 朱思伟 邹远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