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二维码加气瓶安全监管”模式全省推广

8月22日,全省气瓶信息化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宜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宜昌气瓶充装单位信息化试点,我市“二维码加气瓶安全监管”模式向全省推广。

液化石油气钢瓶作为最常用的特种设备,主要使用在城乡居民家庭和经营性餐厅。然而,流通环节中存在安全缺陷的气瓶成为滋生非法倒灌、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温床,严重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7月起,我市启动“螺丝瓶”专项整治,清收报废8万余只,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二维码加气瓶安全监管”模式,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市县协同、气站主责、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该模式采用数字网络技术,对每个气瓶安装可扫描识别的数字化标识、建立电子档案。按照“一瓶一码、一瓶一档、扫描识别、自动记录”的原则和方法,对气瓶实行全过程的制造溯源管理,有效避免安全漏洞和隐患。

“既搭建了一个使用平台,也搭建了一个监管和服务平台。”据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黄传喜介绍,目前全市气瓶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所有气站全部实行联锁充装,只能充装有码气瓶。43.7万只气瓶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气瓶信息化实施后,市民只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便可轻松读取气瓶充装、检验、配送等信息,知道气瓶是否安全、是否足量,还可学习了解气瓶安全常识。监管人员通过平台可实时查询气瓶出厂、登记使用、充装及检查记录、检验、报废等信息,化解“人机比”矛盾。系统联锁功能让未经使用登记气瓶、超期未检气瓶、报废气瓶无法充装,气瓶检验数、报废数大幅提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每月气瓶检验数达7000余只,是去年同期的7倍多;联锁充装3个月报废处理气瓶近1700只,有效防控气瓶事故的发生。此外,气瓶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均可通过管理系统在云端存储,一旦发生事故,可随时查询追溯,分清责任。(三峡日报 记者高圣男、通讯员李梦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