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案

当前,我市花园城市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助推打造山水环绕、林城交融,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花园之城”,我们建议:

一、统筹规划,彰显城市特色。

花园城市建设作为宜昌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系统工程之一,应以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为前提,与全域绿化、城市山体修复、空气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整体谋划,统筹兼顾,同步推进。要将花园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完善提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时与拟建、在建和改造项目对接,做到既顾当前也谋长远。建议在已编制的《宜昌花园城市建设2018-2020木本花卉应用方案》基础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结合宜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宜昌市花园城市建设规划》。

二、分步实施,打造城市景色。

根据城市功能属性,按照“一年建示范、两年出效果、三年成景观”的目标,分阶段、分区域建设。在重点对城市门户景观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对城市街道、桥梁、隧道、公共建筑及办公楼、写字楼、居民住宅的阳台、楼顶进行绿化美化,构筑宜昌中心城区点、线、面、带相结合的花园城市建设格局。要转变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坚持不搞大投入、大建设,在过去城市绿化种树种草的基础上,增添更多花卉植物,增加城市色彩和美感,提升城市品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现有绿化基础较好的城市主干道和绿地,可因地制宜补植花卉植物,提升景观效果。对在建、新建项目要按照花园城市规划一步建设到位,避免重复投资。在花卉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本地特色,多选用迎春、月季、杜鹃、紫薇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花卉和树种,做到一次栽植多年受益,既节省前期投入,又便于后期管护。

三、多元融入,厚植城市底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城市人文景观是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花园城市建设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种花植树,应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其更多内涵,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在城市门户景观、公园绿地等部分地段(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边坡或挡墙),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植入历史文化元素和显现宜昌城市特色的人文景观,用花卉园林这种自然的形式展现宜昌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一步营造城市的可读性、可记忆性,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旅游形象,让花园城市更具品位和魅力。

四、产城融合,促进城市绿色。

要将花园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品牌紧密结合,引进市场主体、技术人才,积极培植园林花卉产业,充分展示本地特色,打造农旅结合的城市品牌。要通过花园城市建设带动园林花卉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旅游和旅游经济发展。用市场的办法引进和培育一批投资主体,解决花园城市建设中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难题,以城市建设高品质推动宜昌高质量绿色发展。

五、凝心聚力,共添城市亮色。

花园城市建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有助于提升宜昌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名城的形象。要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全民参与创建花园城市的热情,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养花、园艺审美等知识培训教育及最美阳台、花园之家创评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绿化美化家园,打造更多的临街阳台园艺精品。通过创建花园小区、花园单位等活动,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广大市民投身花园城市建设,将样板街道、示范小区、花园式单位的建设,纳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申报评选体系,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常态化。在实际运行中由各区政府根据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市级财政要加大重点补助和以奖代补力度,确保后续维护投入。

让城市像花园一样美

写在《关于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案》审议通过之际

充分调研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实践

本次“两会”,“花园城市”成了高频热词。

除了《建议案》,不少市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也对未来花园城市建设作了畅想。

“站在新起点,宜昌绿色发展的实践,对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拿着厚厚一叠调研材料,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廖忠民用一组数据证明建设花园城市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随着“四季挖窝、三季种树”深入推进,宜昌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程,中心城区绿地总面积达6415.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2平方米,花园城市建设的生态资本越来越“雄厚”。

她觉得,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花园城市,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又一次温暖实践。

为此,2018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协人资环委联合民盟、民进界别对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城区绿化美化、河湖长制等开展专题调研。

“生态复绿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景则景,花园城市建设亦是如此。”这是委员们在调研中达成的共识。

去年年底,市政协组织委员三次到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和项目工地,调研花园城市建设情况。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园林专家及政协委员意见。

就这样,饱含城市建设高度和民生关切温度的《建议案》诞生,带着多数人对一座宜于生活的城市最美期待款款而来。

宜昌元素必不可少

厚植底色

如同国画艺术需要拿捏笔墨深浅,浓淡相宜,留白得当,一座人人向往的花园城市,绝不仅仅只是种种树,养养花那么简单。

对照市委相关规划,《建议案》以五个“色”,勾勒出花园城市肌理骨骼,并将花园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彰显城市特色。

这其中,《建议案》特别提出,花园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其更多内涵,留住城市“像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边坡或挡墙,可以将花卉植物雕琢出屈原诗句,会给市民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这是王中友委员的建议。

他认为,用花卉园林这种自然的形式来展现宜昌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更好地营造城市的可读性、可记忆性,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旅游形象,让花园城市更具品位和魅力。

付科柏委员则认为,要在绿植花卉的选择上突出本地特色,如在道路两侧种植改良后的柑橘花,打造富有宜昌特点的花园城市标志。

“是建花园,还是花瓶,关键在于文化底蕴提升。”有相同感受的还有龚曼丽委员。“如何更好地利用普通的花卉景观,将宜昌的屈原文化、昭君文化、水电文化、三国文化等逐一展现推介,光靠建设力量还不够,需要文化、旅游等各方力量,各界专家、人才共同研究思考。”

人人都是城市“花匠”

共建共享

经常行走于胜利三路的市民不难发现,过去灰白单调的栏杆上挂上了花箱,沿途的风景开启“美图”模式。

润物无声中,这座城市的品质与细节正在点滴改变中提升。潜移默化处,市民对参与未来人居环境建设的向心力与日俱增。

“花园城市建设绝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事,一定要举全市人民力量共同参与。”参加分组讨论时,委员高莉不止一次抛出这样的观念。

回望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前的江浙之行,但凡被贴上花园城市标签的地方,都少不了民众自觉参与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的身影。

在广大委员眼里,这样的和谐画卷,对有着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宜昌来说,并不是难事。

“可以开展最美阳台、花园之家创评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绿化美化家园。”高莉建议,通过创建花园小区、花园单位等活动,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广大市民积极投身花园城市建设。

委员翟秀刚、张春华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宜昌打造研学旅游热门目的地的契机,倡导花园建设进校园,像推广“生态小公民”一样,将自觉参与绿化美化的意识扎根于孩子心中。

让城市美得自然,美得长久,需要每一位城市“花匠”协同参与,悉心呵护。于此,一座推窗遇景,步移景异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变得未来可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