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诠释“宜昌启示”

近日,伍家岗区隆康路社区志愿者在辖区清理野广告。记者 黄余洋 摄

11月12日,胜利三路十字路口,志愿者在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记者 吴延陵 摄

三峡宜昌,屈原故里。上下求索,屈原精神。在近40年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中,宜昌大力弘扬求索精神,积极推进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文明创建引领改革发展。回望求索足迹,总结探索实践,一些启示弥足珍贵。

把城市文明作为第一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这为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文明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

宜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城市文明作为第一目标,以更加科学的规划、更加精细的管理、更加贴心的服务,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迈进,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在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使城市变得越来越有品质,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文明。

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改革发展为城市文明奠基,文明创建为改革发展引路。

宜昌坚持“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理念,将文明创建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工作大局,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综合载体,作为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力抓手,统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丰硕成果。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抓文明创建就是抓改革发展的理念,才能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融合发展,才能筑牢城市文明发展的根基。

把内外兼修作为第一路径

城市文明既要外修生态塑颜值,又要内修人文塑气质。

“外修生态”就是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内修人文”就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通过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在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

宜昌实践证明,抓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内外兼修,只有生态与人文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同举并重,才能形神一体、浑然天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为民、利民、惠民,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的工作导向。只有坚持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参与、帮群众办事、请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才能使文明创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宜昌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价值导向,把创建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把惠民生看得比“拿牌子”重要,把创建过程变成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问题的过程,变成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变成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实践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严紧硬实作为第一要求

抓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更要靠党员干部作风过硬。宜昌坚持把推动干部转作风、抓落实融入文明创建工作,把抓创建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锻炼干部能力的“磨刀石”。从统筹全局到解决具体问题,从统筹城乡到解决死角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举措研究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监督检查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锻造起“严紧硬实”的工作作风。

实践证明,通过文明创建历练,各级干部的政绩观及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不断强化,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宜昌的“文明指数”,有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迈上了新台阶。

迈进新时代,文化血脉流淌着屈子精神的宜昌,将继续上下求索,奋进不止,争创一流。(三峡日报 记者 肖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