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乡土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扫描

绿色发展催生绿色经济茁壮成长

——我市乡土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扫描

阳春三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宜昌高新区白洋镇与干部群众一道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就宜昌长江岸线复绿、生态修复、园林绿化提出要求:本地树种历经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对本地气候和土壤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更佳的生态价值。在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过程中,要优先选择本地特色树种,既降低种树成本,又提高生态价值。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宜昌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绿色宜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4日,记者走访了市林业局、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和部分林木种苗生产企业,探寻宜昌大地绿色之源的乡土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轨迹。

年出圃30余亿株优质种苗

宜昌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地形兼备,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全市有高等种子植物242科5582种,以宜昌地域命名的植物有50多种,模式标本采自宜昌的植物达270种,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资源优势突出。

近年来,随着长江生态保护和全域生态修复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宜昌市林木种苗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截至目前,全市林木种苗面积达20万亩,种苗生产企业和大户逾800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4月19日,市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陈邦清介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林木种苗产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建成国家级种苗繁育基地2个、省级保障性苗圃4个、市级骨干林木种苗基地10个。年出圃优质绿化造林种苗30余亿株,产值达15亿多元。初步形成了以夷陵龙泉镇、当阳河溶镇、点军桥边镇、长阳高家堰镇等地为代表的乡土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群,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林木种苗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市政府进行重点扶持,助推了产业做大做强”,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宜昌市出台《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通过政府规划、大户带动、公司经营、市场运作的办法,积极推进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村镇建设,壮大苗木产业基地。按照特色园区、精品园区、高档设施栽培园区、农家乐森林生态旅游园区的发展思路,推行设施栽培,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实行工厂化育苗、科学化管理、精品化产出、品牌化经营,打造旅游沿线苗木产业密集带。

自2013年以来,宜昌市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0万元,扶持林木种苗企业。按照打造百亿级林业特色产业的目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全力推动苗木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方向发展。

产业提档转型升级在路上

高科技智能温室里,一株株枫杨、池杉穴盘幼苗郁郁葱葱;宏大的现代化种苗培育基地,让人叹为观止……4月20日,在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的湖北华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被眼前见到的一幕深深震撼。

“短短几年,我们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种苗繁育中心。目前,华中市场上销售的种苗大部分来自公司生产。”总经理艾德甫向记者介绍公司相关情况时,言语中透着自豪。

华饴公司充分发挥组培技术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可全年繁殖且周期短等优点,建成大型锯齿型智能温室6栋4万平方米,所有温室全部采用悬挂式自走水车灌溉、施肥、喷药,同步配套供水、供电、基质处理、信息控制、冷藏运输等设施,其现代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出生产力,我们对此体会深刻。” 艾德甫说。

向科技要效益,推动种苗产业从粗放栽培向精细管理转变,大力发展设施林业,华饴公司是宜昌市众多林木种苗企业科技兴企的一个缩影。

“宜昌种苗产业起步虽然有点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全市种苗基地面积从2008年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0万亩,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5家,产值从以万元计到以亿元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陈邦清用一组数字佐证了宜昌市种苗产业短短数年间实现的华丽嬗变。“所有的龙头企业都实现了经营范围的扩张,从单一的苗木生产经营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养护等综合经营转变,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种苗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2015年以来,国内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但宜昌种苗企业却表现出应对困境的强大生命力。湖北沛林园林集团瞄准大西北培育造林树种、宜昌龙源林业有限公司种植园林观赏苗木建生态观光园、宜昌三川生态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黄冲花卉苗木种植科普示范基地,这些特色林木种苗经营模式的成功,为宜昌林木种苗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指明了方向。

有华饴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做引领示范,宜昌林木种苗产业正在以科技支撑发展、以技术引领潮流,立足本土的特色发展之路上奔跑。

本地树种绿化造林“唱主角”

春和日丽,漫步于城区的多条城市大道,驾车驰骋贯穿市境的国省干线,一排排生机盎然的桂花树、香樟、红花玉兰等名优树种映入眼帘。可能许多市民并不知道,这些绿化树大多是本地企业培育的。

“以前,宜昌造林绿化中常用的红叶石楠、桂花、银杏等品种需要大批量从外地进口,不但影响了成活率,还增加了绿化成本。”陈邦清说,宜昌种苗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本地培育品种如桂花树“金满圆”“藏花阁”等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如今造林绿化本地树种逐渐“唱主角”了。宜昌种质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乡土树种种类齐全,开发价值高,地方特色鲜明,这是全市种苗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良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宜昌市在林木良种培育上取得累累硕果,喜讯频传。 “秭林1号”核桃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五峰红花玉兰、长阳皱皮木瓜种植收到良好效果,桂花树“藏花阁”新品种申报、“五红玉兰”新品种权申报工作通过国家林业局新品办初审。“湖北省马尾松遗传改良技术体系”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鄂西地区核桃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被市政府表彰为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清香核桃良种选育与应用”被市政府表彰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是一个地方的“绿色名片”。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宜昌,为让生态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成为宜昌种苗的成果展示园提供了无尽的空间。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加大对本地乡土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提升本地林木种苗在造林绿化中的使用率,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广大造林绿化业主优先使用本地种苗。同时,在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提升宜昌种苗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

以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林木种苗创新团队与位于五峰的湖北众森生态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一直致力于红花玉兰的转化及繁育与推广,现已培育出娇红1号、娇姿、娇菊等5个红花玉兰新品种,并由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其中“娇红1号、2号”被认定为省林木良种。该创新团队正成为红花玉兰产业的领导者,将红花玉兰从五峰推向宜昌,从湖北推向全国,打响“中国稀有、五峰独有”的民族品牌。

众多贫困户念“林木经”致富

“你看,这一片桂花树品相多好,每棵平均能卖300多元呢!”4月19日,点军区桥边镇黄家棚村村民赵春冬领着记者参观自己的景观植物基地,眼瞅着自家“绿色银行”资产越来越大,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而就在10多年前,身有残疾的赵春冬还是一个一年忙到头,只能混个肚儿圆的贫困户。转变从他跟着邻近土城乡的能人杨德金发展景观植物开始。如今,赵春冬靠种植景观植物和制作盆景,年收入达10多万元,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俺不光发了财,种树还造福子孙哦!”

土城乡茅家店村村民杨德金通过开垦荒山种植景观植物,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成为了享誉一方的苗木大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致富后的杨德金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无偿传授技术,免费或低价提供苗木,帮助销售,累计带动600多户乡邻发展苗木栽培致富。昔日穷山恶水的茅家店,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绿化苗木基地和富裕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农村农民的产业脱贫之路离不开土地,宜昌贫困人口所在地大部分为高山峻岭交通不便之地,因此,发展乡土特色林木种苗产业是一条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而且,林木种苗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可谓一举多赢。

近年来,宜昌市各地通过林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精准脱贫。

林业大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摸索出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中东部、天池河、渔洋河、南河流域中低山区打造了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为主的木本粮油基地,计划三年内新建木本油料基地10个,达到2万亩,其中油茶1万亩、核桃1万亩,带动周边万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针对景观植物广阔的市场前景,有着“宜昌都市后花园”之称的点军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苗木专业村、发展一批大户。全区培育苗木品种50余种,由单一的经济林造林苗木,转向经济与绿化并重,形成花木、果木、盆景、盆花、鲜花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三峡日报 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邹红山 梅花 图片由市林木种苗管理站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