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湖北省第四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向社会公布。宜昌市点军区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宜昌市工商局西陵分局红盾青年突击队、宜昌海事局巴东海事处学生渡青年义工小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宜昌车务段宜昌东站“三峡美”服务台四单位被命名为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远安县嫘祖镇中学教师徐玉华被命名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欢乐与开阔,感受到了脚踏实地成长的喜悦,感受到雷锋精神洋溢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承闪光品质、续写身边感动,本报特推出学雷锋特别报道。
宜昌市点军区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家园”
寒假期间,点军区教育局联合区卫计局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通讯员 谢淋 摄
点军区有12所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044人,留守儿童531人,占学生总数的8%。为让这些留守的花朵与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绽放, 点军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关爱工作,积极开展关爱行动,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家园”。
2016年7月开始,点军区教育局单独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家校联系中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抽调50名骨干教师担任村(居)专职家校联系员,建立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台账,定期开展家访工作,悉心关爱留守儿童生活。同时,家校联络员与有关部门及爱心人士及时沟通,协助做好关爱工作。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育人网络。
2016年秋季开学,“中心”根据学校摸排情况提供的全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基本信息,区级领导和区直机关干部分别与35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结对帮扶。
2017年,点军区举办了“我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主题关爱活动379场次。在区直机关干部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上,教育系统实行关爱工作兜底行动,使全区531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全部找到了帮扶主体,经常性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思想行为引导等志愿服务,使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去年,点军区教育局举办“心向阳光”全区留守儿童大联欢文艺汇演活动,让留守儿童和帮扶人员共聚一堂;把宜昌“梦想城”课堂搬到学校,让留守儿童参与“规划人生”等职业体验;通过发出《致外出务工的家长一封信》、开发家长课程、建立“点军家教”短信平台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三峡日报记者 黄翔,通讯员 谢淋)
宜昌市工商局西陵分局红盾青年突击队
用行动传递青春正能量
红盾青年突击队在步行街开展“放心消费”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通讯员 韩雪 摄
“物资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直接出发。”3月4日,西陵分局红盾青年突击队队长金鑫正为第二天在枝江顾家店中心学校开展的“手拉手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做出发前准备。
红盾青年突击队由市工商局西陵分局于2015年3月24日成立,秉持着“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考核有依据”的原则平稳运转至今。“突击队的一大特点就是年轻化。”市工商局西陵分局局长曾庆胜介绍道,这支由18人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最年轻的队员为1992年出生。
阳光、积极是“年轻”的代名词,而突击队也在时刻践行着传递正能量的行动。联系桃花岭小学开展“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钱,帮助困难学生圆读书梦”活动,慰问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积极参加学雷锋和爱心献血,参加联区联社送书活动、为留守儿童义务上课……去年文明创建期间更是主动请缨,每天安排10名队员携带劳动工具、佩戴红袖标协助解决辖区内10家大型农贸市场内的脏乱差问题。
“作为一支工商队伍,更重要的是帮助市民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曾庆胜告诉记者,在结对帮扶的社区内开展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牵手维权送温暖活动,以“防范保健品消费陷阱”为主题的消费知识讲座,并在辖区中小学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活动等一系列帮助市民树立正确消费观及维权意识的行动是突击队的“重头戏”。
“突击队是市工商局西陵分局工作状态的缩影。”曾庆胜说,今年收到的一封来自“居然之家维权站”的点赞信极大地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原来,1月31日,7名西陵区个私协会、企业、维权站代表,受邀对分局内各科室和工商所开展了一次“体验式”暗访,“热情、耐心、专业”是他们最后的评价。(三峡日报记者 宋志豪)
宜昌海事局巴东海事处学生渡青年义工小组
安全护佑库区孩子求学路
宜昌海事局执法人员维护库区学生安全乘坐学生渡船。 资料图片
3月2日,元宵节,宜昌巴东海事处执法人员彭锦辉与官渡口镇中学老师、船主,一道维护着放学的孩子上了渡船,在对上船的学生人数反复核实确认无误后,在检查表上签了字。而这,正是他坚持了10多年的重点工作。
三峡蓄水成库后,在库区巴东县,学生上下学主要依靠客渡船及短途区间客船,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无不令人担忧。宜昌巴东海事处管辖水域涉及到18个村、5所中小学校、近1500名学生必须乘坐学生渡。“作为负有水上安全监管职责的海事人,尽最大努力去保障库区学生娃能安全畅行这条‘蓝色求学路’,是我们责任和良心所在”。怀揣着这样一个共同梦想的宜昌巴东海事处青年,于2007年成立了学生渡青年义工小组。
青年义工小组自成立以来,立足三峡库区,积极主动作为,以客渡船安全巡查为主线,以学生渡维护为重点。通过走访调查,深入支汊河流考察,全面摸清掌握了学生渡运乘船的基本规律,推动形成了由政府牵头、教育部门管理、学校组织落实、船主全面负责、交通部门监管、海事部门维护”的“1+5”学生渡安全管理责任制;通过结对帮扶,从小学资助到大学,让濒临失学的贫困小女孩考上了“211工程”大学,“海事叔”与“库区娃”的亲情助学故事在峡江两岸传为佳话;通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向库区贫困学生捐款3万多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娃上学乘船费用;通过贴心服务,贴身护佑,安全护送“学生渡”3500艘次、近22万人次。
从2007到2018年这十余年,义工小组为近2000余人次师生送去了水上安全的相关知识,发放有关安全资料2600余份,成千上万次的接力维护,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付出,换来的是巴东海事处辖区10余年来无一例学生渡渡运安全事故及险情。
“只愿孩子们能平安启航,大家付出点不算什么。”这是海事青年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掷地有声的承诺。(三峡日报记者 袁雪梅,通讯员 刘尊稳)
中铁武汉局宜昌东站“三峡美”服务台
让真情暖在旅客心里
3月4日,宜昌东站“三峡美”服务台值班工作人员邓俊正在为旅客提供出行咨询服务。 记者 张宇新 摄
在宜昌东站的候车大厅内,最繁忙的地方就是“三峡美”服务台。在这里,可以为旅客提供寻人、寻物、咨询等各种服务。
“请问我坐的这趟车从哪儿进站?”3月4日,记者来到宜昌东站候车大厅“三峡美”服务台时,一名旅客正在问值班的工作人员邓俊该从哪个检票口进站。“您乘坐的是D2244次动车,从6号检票口进,从旁边楼梯上二楼就可以看到了。” 邓俊微笑着告诉他。
“‘三峡美’服务台就是宜昌东站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邓俊指着服务台旁的宣传展板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除了解答问询、帮助改签车票、失物招领、广播找人外,还可以免费为行动不方便的旅客提供担架、轮椅接送等服务。我们还准备了常用药物、针线、便签纸等,以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
据介绍,2010年12月22日宜昌东站运营时,宜昌车务段围绕“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服务目标,创建了“三峡美”服务台。“三峡美”服务台以“爱在宜昌,诚信为本;美在窗口,用心服务”为服务理念,以“一站两卡三心四美”(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发放“爱心接送卡”和“爱心接力卡”,倡导“服务有耐心、工作有细心、待客有热心”三心服务,达到环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标准和承诺)为主要服务内容,致力打造峡江明珠宜昌市的窗口品牌形象。“三峡美”不仅仅局限于在服务台为旅客提供服务,还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微信和微博预约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一条龙”温馨服务。
“三峡美”服务台建成以来,累计受理旅客咨询问答超过100万人次,爱心服务旅客超过30万人次,做到“帮助一个人、温暖一群人”。每年铁路寒暑运期间,宜昌东站还会联合市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台志愿服务,为往来旅客创造舒适方便的出行体验。(三峡日报记者 张宇新,通讯员 陈晓燕)
远安县嫘祖镇中学教师徐玉华
网聚爱心助燃求学梦
徐玉华到嫘祖镇窑河村为贫困学生送爱心生活费。 通讯员 宋赟 摄
微笑,是徐玉华给人的第一印象。相由心生,外表的阳光正折射出她内心的美好。6年来,无论爱心助学的路有多苦多难,徐玉华始终坚持微笑着面对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在她的身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爱心故事呢?
从山区农家走出来的徐玉华,在童年记忆中经常有伙伴因为贫困而辍学,幸运的是自己的父母无论多苦多难都支持着自己的求学路。走出大山的徐玉华对父母心存感激,同时一个梦也开始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不要让山里的娃娃们因为贫困而失去求学的机会,要圆孩子一个上学的梦。
大学毕业后,徐玉华放弃了山外绚烂多彩的世界,1999年回到家乡远安县嫘祖中学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执教过程中,班里仍然有孩子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辍学。看着自己当年的贫困故事再一次上演,徐玉华的心里焦虑万分。但是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她开始将眼光投向山外。
2012年10月,一组照片一条微博,让徐玉华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我将一组贫困学生生活的照片放到了微博上,立即就有网友咨询我情况,希望可以帮助这些学生。一直以来苦苦寻觅的我,终于找到了一条让孩子们圆梦的路。”
从此以后,她利用节假日探访贫困学生,将照片和资料上传到网络上,为孩子们寻找资助人成了徐玉华生活的日常状态。为了爱心人士了解学生情况,6年来,攀越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条河流,徐玉华自己也记不清了。目前,在徐玉华的努力下,爱心人士共计为贫困学生捐赠衣物5000多件、图书1500余册、学习用品200多件,共计善款160余万元,一对一资助250余名贫困学生。
2017年4月,徐玉华在教学过程中脚踝意外骨折,然而,任何艰难都未能阻挡她继续前行的脚步。教育扶贫任重道远,徐玉华还未完全康复,便手拄拐杖,坐着轮椅,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投入到公益助学上去了,落实了对彬彬等10多名贫困孩子的帮扶。
正是源于她的不懈努力,一大批爱心企业加入资助队伍,也是源于她的认真负责,一批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资助。得知我们是来采访徐玉华的,小孟媛的爷爷一直不停地对我们说:“老师是好人啊!好人啊!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她。”周围的孩子们也都七嘴八舌地说着老师的好,“徐老师讲课特别好,我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老师特别亲切”,“我们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徐老师,她最热心了”,“我能够继续上学是徐老师的功劳,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2017年5月16日,“远安县玉华爱心助学工作室”正式成立,并建立党支部。如今,工作室已招募爱心志愿者60名,爱心力量日益强大,以徐玉华为代表的公益助学事业扬帆起航。(三峡日报记者 廖全,通讯员 宋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