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抓住“新机遇”——远安做军民融合战略先行者

远安奥力铸造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自动打磨生产线。 通讯员 黄海涛 摄

2月中旬,参与军民融合项目的远安县航泰科技生产车间内依然繁忙,生产线正快速运转,加紧赶制年前的一批军工订单。迈进新时代,远安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势头就像这条生产线一样正在开足马力向前进。

“军民融合,航天报国。”走进航泰科技的园区,航泰团队的初心直入眼帘。见到记者,总经理王丽丽一口气道出了目前正在开展的3个项目、2个研发项目和2个储备项目。2018年,总投资2亿元的商业航天新型材料与设备项目的一期项目将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已纳入规划。“远安有军工企业的底蕴,加上政府大力的支持,让我们最终选择落户远安,并且不断的扩大投资。”王丽丽说。

为了吸引项目落地,远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于2016年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了军地共建办公室,专职服务、协调,支持在远军工企业发展,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采取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对接方式,促成更多军工企业进驻远安。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项目真正落地实施、加速形成新的增长点?政策支持是保障。远安县研究出台了《远安县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目的、重点和措施,调动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积极性。成立了湖北省航天动力与材料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王泽山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项目转化。2016年,引进军民融合投资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2.4亿元。去年,分别投资5亿元的快舟固体、液体动力系统项目,在远安开工。目前,正在洽谈的项目14个。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迅速发展,该县探索“产-军-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采取直接投资、技术合作、股权合作、民品参军等形式,在产业、产品、技术、资本等各个领域与军工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接。

在远安县军民融合产业园双利片区建设现场,塔吊高立,机声隆隆,工程车、运料车穿梭往来,施工人员正在忙着钢筋绑扎、室内墙砌筑等工作,到处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

军民融合产业园位于鸣凤镇东南,占地7000亩,建设中的绕城路、远安货运铁路、鸣凤大道穿园而过,交通便利。该园区是远安县未来承接军民融合产业的主阵地,将重点引进航天动力总装测试、军用精细化工、材料与装备生产制造等高端产业。作为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利片区规划面积1000亩,拟建设企业孵化器、标准化厂房及仓储物流等设施,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提供服务优,项目落地快。去年,园区联合县行政服务中心修订完善《远安县企业服务手册》,印发《县级领导包联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继续推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工作模式。研究制定《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办法》,统筹协调各行政审批部门加快审批效率,压缩“内循环”时间。同时,组建园区项目服务专班,将签约项目逐一分包到人,实行无缝对接,全程跟踪服务,全面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重要的装备生产及军事工业基地,远安成为首个省级县域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和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辐射区,这也是远安的独特优势所在。远安县军民融合产业规模正持续增长,结构渐趋合理、布局日益优化,完成了由比较单一的军工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军民融合项目落地,为远安产业转型发展蓄积巨大能量。

记者手记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航向航程,部署了近期任务,擘画了远景蓝图。改革提速,全新动力,军民融合发展热潮涌动。迈入新时代,项目落地、政策兜底、服务升级……远安县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军民合力,步步行稳致远,用一系列真招实招,打通军民融合“任督二脉”,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双提升,远安县正勠力用高端科技成果推动发展、造福社会。(三峡日报 记者 廖全 通讯员 黄海涛 刘世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