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返乡当电商“淘”出致富路

80后青年杜万鸿带领全村网销土特产增收400万

11月23日,地处高山的秭归县磨坪乡磨坪村气温直逼零摄氏度。清晨六点刚过,杜万鸿、邓兴俊夫妇就已经起了床,早早来到羊圈,为它们准备早饭。喂过羊儿,杜万鸿翻开每日的账本,记录下昨天晚上没有来得及统计完的订单,“羊肉20斤、木姜子酱10瓶……”

6年前,在外打拼了8年的杜万鸿回到了秭归县磨坪乡磨坪村的家中,开起了微店,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如今年销售额即将达到50万元。杜万鸿、邓兴俊夫妇的微店帮助村里近两百户村民把自己的产品卖出了高山,还带动全村发展电商20余家,销售额达400余万元。

返乡当电商 要让大家尝尝“家乡的味道”

今年30岁的杜万鸿是土生土长的磨坪村人,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世代靠种田为生,收入不高。为此,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八成都为留守老人和孩子。

2003年,中专毕业后的杜万鸿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走出大山去深圳打工,这一做就是好几年。一次偶然的老乡聚会,一位磨坪老乡的话引起了杜万鸿的注意。“咱们身在外地,很难吃到家乡的‘味道’,有时候在网上买些土特产,味道差得远。家乡的炸洋芋片可是把我想惨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杜万鸿心想,咱们磨坪高山藏着的土宝贝多着呢,要是能把山里货拿出来卖一定能赚钱。2011年,杜万鸿辞掉了工作,毅然回到了老家磨坪乡磨坪村创业搞电商,卖家乡的土特产。

一次杜万鸿从宜昌坐班车回家,让他邂逅了现在的妻子邓兴俊,“我俩从小就认识,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分开十几年后再次见面,我们忽然都相互产生了好感。”在杜万鸿的猛烈攻势下,邓兴俊嫁给了他,两人一起开始了电商之路。

家乡土特产那么多,卖点啥呢?“刚开始我们就用自己种的土豆,通过加工制成洋芋片和土豆粉开始在网上叫卖。那时候还没有流行微信,我都是通过搜索各种老乡QQ群,把信息一条一条的发过去,多数人都没有回复我的消息,也有人觉得我是骗子。直到第三天,才有一位远在广东的老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下了一包‘洋芋片片’,卖出了35块钱。”杜万鸿感叹的说。

开电商网上卖山货 土特产身价增六成

2012年,一个在外务工的同学知道杜万鸿在做电商生意,就托他寄几块腊肉过去解解馋。“咱山里养的猪都是吃的粮食,熏得腊肉回味足。我这时候才意识到,产品推销不好或许是品种太少。”杜万鸿说。

杜万鸿就通过QQ一个一个询问自己的同学和老乡最想吃到家乡的什么产品。“当时他们有的说想吃辣椒酱,有的想吃老家的新鲜羊肉,还有人说喜欢手工做的高粱糖。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思路。我挨家挨户去寻找哪家的辣椒酱做的最有味,哪家的高粱糖最正宗,把老家最有特色的产品都集中了起来,列出了清单,开始在网络上推广,这样一下子销量提升了许多。”杜万鸿说。

52岁的谭本海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一手高粱糖的制作手艺响当当,“虽说这高粱糖是好东西,但是平时咱们也只能自己做了周边的乡亲们买来吃,现在我跟着杜万鸿干,在休息时间杜万鸿就专门请我来制作高粱糖,在网上帮忙售卖,每月增收2000元。我家里还养蜜蜂,每年产出100斤左右,自己卖只能卖80元一斤,在网上,一宣传,能卖上120元一斤的好价钱。杜万鸿给大伙都帮了不少忙。”谭本海笑着说。

在杜万鸿的带动下,全村许多“不值钱”的土特产都身价倍增。原先村里的玉米、红薯、土豆卖不出去,许多都烂在地里,现在上网后往往是供不应求身价也增了不少。

还有土猪肉和腊肉等土特产,身价都比以往增长了60%以上。

冰天雪地去收货 帮200户农户拓销路

之后,杜万鸿每天都需要到镇上去发货,原本不看好他的人看着他这么一箱一箱的往外面发,内心也蠢蠢欲动。后来有不少乡亲找到杜万鸿希望他能够帮着把自家的产品卖出去,杜万鸿也照单全收,有的成交价每斤赚个一块两块,遇见有家里十分困难的乡亲,杜万鸿义务帮忙,把销售的钱全部交到老乡手里,分文不取。

想从山沟沟里把东西运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了夏天,天气热,有顾客定了新鲜的水果、土特产,必须要3到5天送到,不然时间一长送到客人手上就已经坏了。“从磨坪到宜昌市区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必须要一大早就收货发货,稍微一耽搁,这些货就烂在路上了,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把钱退给了顾客,也会帮老乡进行补贴。”杜万鸿说。

冬天的磨坪,不到12月,温度就已经零摄氏度,大雪封山,道路上到处结着冰。一大早就需要去各家收货的杜万鸿骑着一辆摩托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每天如此。路面结着冰,有几次杜万鸿连人带车摔出去老远,如今他的小腿上还有着那时受伤留下的印记,他却依然继续坚持。

在杜万鸿的帮助下,近200户村民都得到了实惠,把自家的东西卖出了大山,2016年,杜万鸿销售额达到了25万,2017年,截至目前,山羊肉、土鸡、药菊、金银花等重点网销土特产还未开卖就已经接近五十万元的销售额。

带动众人开网店 年销售额突破400万

近几年,网销的平台逐渐从QQ转向了微信,杜万鸿也做起了微商。在杜万鸿的朋友圈里,晒着一张又一张家乡的时令特产,让人垂涎欲滴,洋芋片片、鲊广椒、土蜂蜜、魔芋豆腐、野生猕猴桃等等,同时哪位老乡家的产品亟待销售,他也会重点推荐。

平时每天杜万鸿都会接到100多个单子,旺季时每天能接到将近400个,“其实几年前刚刚起步的时候都是亏本在卖,但是我确实想把咱们磨坪的宝贝都卖出去,也想让这里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也正是这个念头让我越挫越勇。”

“其实当初看他做电商挺累的,每天到处收货也到处发货,现在把磨坪的‘宝贝’卖出去成了我们俩的共同心愿,希望在我的帮助下,能给他分担一些。”邓兴俊说。

杜万鸿为村里年轻人创业打开了思路,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都像他一样,纷纷返乡做起了电商,种植并售卖家乡的土特产。村民刘海涛回乡发展拇指西瓜等农副产品种植和售卖,村民张连华也在网上开起了土特产淘宝店。在杜万鸿的带动下,磨坪村已发展电商20余家,通过网上售卖土特产为村民增收达400万元以上。

“如今只是在宜昌周边地区或者外地的老乡在购买我的产品,我想把淘宝店做大做强,让磨坪的土特产走向全国也不是梦想。”杜万鸿认真地说。(记者 高然 通讯员 王爱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