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20年实现乡乡有金融机构、村村有服务

2020年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有温度的金融,人人都能享有

金融机构多聚集在城市,信贷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三农”和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的短板,如何解决金融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近日,我省印发《关于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从均衡配置资源,强化产品创新,完善机制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使人民群众公平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2020年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近日,交通银行省分行的小微客户经理,活跃在省内的各大产业园区和商圈,摸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今年6月,该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配备专职小微客户经理,建立小微专营团队,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这是省内金融机构下沉经营重心,服务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发展普惠金融,首要问题是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

《意见》提出,鼓励和推动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增设网点、下沉服务,并对各大银行的经营重心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合作,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农发行则重点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

2000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部分机构弃乡返城。《意见》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回归农村市场,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段银弟建议,各大型金融机构要立足自身定位和优势,走差异化路线,形成功能互补的普惠金融体系。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段银弟建议,对于部分尚不具备增设标准化固定营业网点的村级,可结合惠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布设POS机、转账电话,同时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下乡,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存取款、汇款、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

微贷工厂,小微贷款走上“流水线”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具有“短、小、急、频”的 特点,需要金融机构设计简单、实用、高效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不充足,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实际情况,湖北银行引进原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款技术,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破除了传统信贷理念中的“抵押物崇拜”。

湖北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洋”技术不以抵质押物是否充分作为判断依据,而是收集企业财务信息等“硬信息”,走访企业上下游客户获得“软信息”,用核实过的信息为企业自编“三表”,围绕企业背景和现金流量分析,考察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和真实还款能力,最终判断是否发放贷款。

对“洋”技术进行本土化嫁接,湖北银行打造出标准化、专业化产品流水线,创建了自己的微贷工厂,由1款标准化的“微贷款”产品,发展到“小微易贷”6大系列16款核心产品。

土地经营权和农房,是农民手中“沉睡的资产”。《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跟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等适合农村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

“感谢中国银行花桥支行100万元贷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武汉市木兰湖绿岛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

9月底,公司想扩大种植面积,苦无资金来源。找银行融资,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黄陂区是国家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行以公司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发放100万元贷款。

《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和涉农贷款“两个不高于”要求,单列全年小微、“三农”信贷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得挤占、挪用。“金融机构单列信贷计划,旨在保证信贷资源能够更多地惠及小微企业和‘三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说。

担保和保险的介入,有助于分担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风控之忧。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广力度。

优化金融生态,让信用成为抵押物

发展普惠金融,省政府正强化顶层设计。

2013年9月,我省率先在通山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以提升县域贷存比为核心,以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为突破口,结合县域经济和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进行系统谋划,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2016年5月,县域金融工程在全省铺开。根据规划,2016年至2020年期间,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湖北银行、省农信联社县域贷款比每年提高2至3个百分点。实施信用主体培植工程,力争县域与金融机构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数量每年增长20%以上。同时鼓励县域优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一年多以来,县域金融工程成效正在显现。9月末,全省县域新增存贷比59.34%,高于去年同期15.03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等部门的支持。《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基金,用于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补贴和贷款本金损失补偿。

在咸宁,市政府拿出3000万元财政资金,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银行给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如果贷款发生不良,政府、银行和保险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风险。

当前,债务人跑路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构筑良好的金融生态,防范系统性风险?《意见》指出,结合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建设。去年,我省共有17个市(州)、76个县(市、区)达到“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县”标准,26个县(市、区)被评为“湖北省保险先进县(市、区)”。

下一步,将逐步采集工商、税务、出入境、居住状况等信息,通过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段银弟表示,希望各方通力合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县域和“三农”金融资源聚集,实现信用提级、金融提质、经济提速的综合效应。(湖北日报客户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