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项目拉练促转型提速:“生态”当动能 “升级”挖潜能

“电池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吗?”“鲟鱼上岸,水怎么处理?”“技改升级后,单位效益提升多少?”7月27日至28日,宜都市开展项目拉练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一路看一路比,比拼的不仅是项目体量、规模,更重要的是项目转化了多少绿色发展的动能,挖掘了多少转型升级的潜能。

“美丽藏在深山中,没想到原有闲置产房这么快焕发新生。”参观车辆沿一条盘山小路驶入高坝洲镇宋山冲村原三八八厂六分厂。中船重工中南宜昌高新制造与集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改造原有4000平方米旧厂房,建设了一条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生产、检测线,8月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6亿元。项目建设及试生产过程实现了零排放,其电池包生产线及电控技术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在红花套镇大溪村大溪鲟谷项目现场,40多个圆形鱼池点缀在山谷的绿地上。宜都清江网箱拆除后,600吨鲟鱼被转运到这里。“103亩建设用地中,污水处理设施面积占30%,‘生物慢滤+砂石过滤’技术,将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该镇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继续为项目做好服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鲟鱼产业的转型发展。

旧厂房里的新产业,生态鲟鱼的新家园,折射出宜都各乡镇在谋划、引进项目上的新理念、新思路。

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宜都东阳光仿制类药物及大品种制剂、胰岛素项目,冬虫夏草三期项目,都是东阳光集团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谋划的升级项目,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齐备。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楚星化工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采用等温变换、湿法制酸、抵压氨合成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替代原有合成氨装置,实现社会、环保、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五眼泉镇美丽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探索“净化、绿化、靓化、文化”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形成了生态宜人、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带动了该区域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通过项目拉练,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聚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号工程”,推进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成为大家的共识。(三峡日报 记者曹阳、通讯员陈世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