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网箱清理后的宜都境内清江河段
2017年6月27日,随着网箱里最后一尾鲟鱼被转移上岸,在宜都境内清江河段的555户养殖户的80多万平方米养殖网箱全部拆除完毕,这预示着清江网箱养殖即将成为历史。网箱里鲟鱼被一尾尾捞起装进水袋,然后直接起吊上岸,装车运往新的养殖基地。
鲟鱼上岸
拆网箱不拆产业
7月6日上午十点,宜都大溪村鲟谷里一个戴着草帽皮肤黝黑的汉子顶着烈日在数十个人造鱼池边来回巡视,这个人就是天江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古平光,每天数十次的巡视是他的日常工作,这里的每一条鲟鱼都是他和乡亲们的宝贝。
2017年5月21日,大溪村鲟谷里,随着40个总面积1万1千平米的大型鱼池建设完成,清江网箱里的鲟鱼陆续搬进了“新家”。“拆网箱不拆产业,清江里养不成,咱可以上岸来嘛!”这是在宜都市进行网箱取缔工作后,古平光对鲟鱼养殖户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许多养殖户害怕鲟鱼上岸后环境变化造成大量死亡。“我来带个头。”古平光响应市农业局号召,率先拆除自家网箱,上岸养殖。近10个养殖户一咬牙决定跟古平光一样,把鲟鱼从网箱里搬到了岸上,这才有了如今的“大溪鲟谷”。
2006年入行的李先兵,从事鲟龙鱼养殖11年,从起初的15万元创业到如今组建宜都九道河鲟龙渔业有限公司,他已经和鲟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还能养,咱们上岸也一样。”李先兵也是第一批主动拆网箱上岸鲟鱼养殖大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位于枝城九道河坝下40亩的养殖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有的养殖户不愿意上岸,李先兵就以市场价收购,一下子就解决了40个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古平光、李先兵是清江网箱养殖成功转产的典型代表,他们正带领着当地渔民“上岸养鲟鱼”。
多措并举
以销促拆以转促拆
清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423公里。近年来,由于网箱养殖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清江水体的健康。
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有效解决全市范围内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养殖污染问题,2016年3月15日,我市召开清江高坝洲库区养殖网箱清理取缔工作会,正式吹响了清江高坝洲库区网箱拆除战役的集结号。市农业局迅速安排部署,成立工作组和督办组,将整改任务、措施、完成时限,落实到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确保中央环保专项督察和河湖长制安排的工作顺利完成。
市农业局清江库区网箱取缔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第二季度网箱拆除的关键时期,宜都、长阳采取“以销促拆、以转促拆”的办法,以乡镇为单位制定销售奖励办法,吸引外地客商销售。同时服务协调加快大溪、九道河鲟鱼基地建设,为鲟种鱼转移上岸提供条件。另外组织网箱未拆除的鲟种鱼养殖户到秭归、枝江、荆门、荆州、重庆、甘肃等地考察渔业设施,将鲟种鱼转移至外地上岸养殖。
转型发展
生态产业还清江本色
据市农业局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市3509.27亩养殖网箱共清理2811.27亩,拆除比例80.1%。高坝洲库区养殖网箱共2257亩彻底清理完毕(长阳960亩、宜都1297亩),宜都、长阳两地组建网箱清理取缔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高坝洲库区网箱于2017年6月30日全部取缔完毕。
在清江边住了20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2006年开始,网箱养殖就大量兴起,当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很丰厚的经济来源,可是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从2013年开始,网箱就接近饱和了,水也变了色,既吃不成也洗不成,水面还漂起了垃圾。这让李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从这两年进行网箱拆除,清江水又恢复了清澈,青山绿水又回来了,清江两岸的百姓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古平光回想起十多年来养殖鲟鱼的经历,感叹不已,在清江里养了这么多年,一下子上岸来确实有些不太习惯,但是,这一个一个的鱼池却又像一个个养殖户的“保险箱”,虽然生长周期比起在清江要慢一些,损耗却大大降低。再转眼看着清江变清,这一切值得!古平光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计划打造和鲟鱼相关产业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垂钓、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村,不仅限于把鱼带上岸养殖,更要把宜都的鲟鱼品牌打到全国去。
宜昌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介绍,拆网箱不能拆了产业,在拆网箱的同时,农业部门就在积极探索渔业转型发展的新路。目前,已有企业在宜都市红花套镇建设双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面积30亩,还规划了1500亩的现代渔业产业园,着力打造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三峡商报 记者 高然 通讯员 方素珍 邹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