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丨黄家河村发展产业富长远

“药材产业补贴24万多元;魔芋产业补贴5.2万多元;畜牧产业补贴3.4万多元;生态公益林项目补贴26万多元……全村去年共获得县里各项补贴资金近60万元。仅此一项户平增收就达1700多元。”2月21日,记者冒雨来到兴山县峡口镇采访时,黄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波扳起指头算起了去年的收入账。

记者了解到,去年,黄家河村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12000元,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全村106户贫困户,已有37户率先“出列”。该村脱贫效果之所以如此明显,说到底还是得益于产业发展。

黄家河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进出全靠肩挑背驮,农民苦不堪言。村里虽然有些产业基础,但难以形成规模。2015年,市住建委、市人行、三峡晚报等扶贫单位进驻该村后,找准了障碍发展的“肠梗阻”,并投资近200万元,兴修及硬化村级公路近7公里,有力促进了全村产业的壮大。

“路通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这几年,我们适当控制对生态有破坏的天麻产业,鼓励农户特别是贫困家庭种植药材和魔芋,效果很好。如中药材前胡,两年多时间全村就达到800亩。市场好的时候,干前胡每斤可卖20多元,每亩收入达6000多元。现在价格下来了,每亩也能收入3000多元。二组农民舒德义、王世义是药材种植大户,每家都在8亩以上。年成好的时候一家就能年增收5万多元,这两年差一些,也不低于两万元。今儿下雨,上山不方便,要不然我肯定会带你去他们的药材基地感受一下。”在该村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黄明波向记者介绍这番情况时,脸上洋溢着自信。

黄家河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0%,村委会就利用这一优势,及时申报保护生态公益林项目,既可防止农户乱砍滥伐,还能帮助农民获得每亩近13元的补贴,家家户户每年都能从中受益。仅此一项,贫困户每年可获补贴700多元。

谈到今后的精准扶贫打算时,驻黄家河村工作队员徐靳文告诉记者:“黄家河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百年老屋‘洋房子’、有10多公里长的黄家河流域、有环境优美的小水电站、有五指山原始森林……这个村还背靠大老岭,毗邻朝天吼,规划中的“影视基地”离村子也不远。村里正谋划“乡村游”产业,初步定位是‘看洋房子、爬五指山、游黄家河’。这个产业开发好了,将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工作队员李德国在一旁插话说,乡村游产业还能带动当地农民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围绕这条产业链,可带动周边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稳步致富、长远致富。工作队员罗荣华补充道,如果没有产业,贫困户即便脱贫了,也无法稳固。唯产业扶贫,才能行稳致远。

采访札记:  

“两山夹一沟”的黄家河村,竟然发展了这么多的产业,而且收益还很可观,这是我到该村采访前没想到的。精准扶贫的对象大多是老弱病残懒,生产技能差,与外界联系少,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如果村级组织能引导贫困户或种药材、或种魔芋、或种蔬菜,或接纳贫困户到产业基地务工,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稳固致富。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脱贫的难度当然就大多了。

愚以为,“产业扶贫”就得像黄家河村这样,因地制宜,长短兼顾,稳步推进,突出实效。事实证明,村里有了特色产业,“整体出列”就尽在掌握之中。如果我们为了“出列”而出列,就可能出现“数字游戏”,甚至造成“因虚返贫”,那就有违“精准扶贫”的初衷了。(三峡日报 记者 田云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