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围绕“八大体系”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5月18日晚,第二届宜昌艺术节在秭归启动仪式后,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缤纷上演。 本报记者 岳黎 摄

一座座设施完善的文化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一场场群众唱主角的特色文化活动,点燃了市民的文化热情;一间间图书阅览室,开阔了市民的文化视野……2015年5月,经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宜昌市以中部十省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两年来,在文化部、省文化厅的支持、指导下,我市按照“一网五化,城乡共进”的创建思路,以“全国有影响、中部起示范”为目标,围绕“八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实效和基本经验。

如今,正是宜昌对文化产业不遗余力地投入、支持,催生出了一个个脍炙人口、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带动了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服务形式更趋多元,文化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创建期内,全市市、县两级将启动完成近30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宜昌规划展览馆投资3.5亿元,目前已全面建成向社会开放,宜昌博物馆新馆投资7.3亿元,现已进入展陈装修阶段,宜昌奥体中心总投资22亿元,主场馆全面封顶。宜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正在建设中,宜昌音乐厅(大剧院)、宜昌科技馆等前期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力争年内动工。

同时加大县市区场馆建设力度,当阳市图书馆等4个县市区文化场馆新建工程完成,向社会开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两馆新馆建设、西陵区文化馆新馆等一批县市区场馆抓紧建设中,远安县、伍家岗区两馆等一批县级场馆已开展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文化馆已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大部分图书馆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通过这一轮建设,全市两馆将全部达标。

推进均衡发展精准服务体系

为提高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实现重心下移,全市全面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宜昌城区正在建设以市、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60个社区图书室(文化室)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

市群众艺术馆通过下派具有专长的文艺干部到区文化馆任业务副馆长,实现了服务重心的下移,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档次。宜都市、当阳市通过整合农家书屋,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包含点卷阅读、点单看戏、点师培训、点题观展的公共文化点送式服务模式已开始实施。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正在稳步推进,部分大中型企业文化体育设施已面向社会开放。各级全民健身中心、文化宫、青少年宫等都有常年或定期免费开放的服务项目。

提升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市致力于建设立体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提升文化、文物、非遗、广电、新闻传媒、科技、规划等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

宜昌市图书馆在全省地市级城市中率先建成数字图书馆,同时进一步巩固数字文化建设成果,相继建成了有声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数字文化无障碍服务。目前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达20TB。2015年启动了数字文化馆建设,建立远程文艺培训平台,将优质的文艺培训资源利用网络技术送到社区、村落,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智慧博物馆建设有扎实的基础,基础数据量达到256G,下一步提档升级预计投资3000万。还结合“智慧宜昌”,建立“文化e家”一站式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综合服务水平,该平台在今年暑期文化公益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基层文化特色发展体系

全市围绕“诗歌之城”“钢琴之城”和“读书之城”“志愿之城”城市文化品牌,通过定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广泛开展“十进一创”全民阅读活动等,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特色化。

目前,全市打造了夷陵广场“月月演”、“三峡文化讲坛”、国韵大戏台、西陵庙会、当阳关陵庙会、兴山昭君艺术节、长阳民间歌舞、宜都农民读书节等各级各类150多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呈现出“县县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在全市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村(社区)建设,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推动基层文化品牌建设,目前,城区已建设了80个特色文化社区。

壮大多层次文化人才体系

市级文化单位通过招考、选调等方式共引进专业人才47人,公共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已达到3名,每个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设有1个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全市各公共文化机构专职文化工作者3000余人,业余文艺骨干过万人。全市共有200多个民间文艺协会,3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

构建公共文化管理创新体系

以“文化治理”理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的转变。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研。出台《文艺精品奖励扶持办法》,大力支持公益创作。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列出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清单,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实现章程化管理。

形成公共文化政策支持体系

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两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结合实际,宜昌制定了《宜昌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加强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正在研究制定《宜昌市公共文化保障条例》《宜昌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宜昌市建立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和意见反馈机制实施办法》《宜昌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建立市县联动同创组织保障体系

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近30个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作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抓好示范区创建。在创建过程中,宜昌市还注重激发基层创建的能动性,推动“市县一盘棋,同创示范区”格局的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目前,当阳市成功创建第一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陵区、夷陵区取得第二批省级示范区创建资格。市政府同各县市区政府分别签订责任书,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以市政府督导为主的定期督查机制正在形成,上下发力,市县联动,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按要求、按进度全面落实。

两年来,宜昌市通过“八大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更加清晰,文化民生、均衡发展、融合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发展驶入快车道,示范区创建总体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的基础。(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