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记者从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会获悉,宜昌市将结合长江上游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定位,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新局面,打造文化惠民新常态,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水平。让文化惠民看得见、摸得着、乐得欢、叫得响、传得好。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完成博物馆新馆展陈布展装修,确保2017年底投入使用。加快推进音乐厅、大剧院、滨江文化城、美术馆、非遗展示馆项目建设。推进宜都市民活动中心、枝江“三馆一中心”、秭归文保中心、远安“四馆一场”、夷陵区文化中心、西陵文化馆建设。完成乡镇文化站改造提升任务,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推进标准化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广场严格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推进,每个县建成5个示范点。
专业艺术院团送戏下乡不少于3000场
今年,我市将办好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第八届长江国际旅游节、第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二届宜昌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比赛活动。扩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覆盖范围。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千场百万、群星奖获奖及优秀作品巡演、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季等惠民演出活动,全市专业艺术院团送戏下乡不少于30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16320场。组织开展针对未成年人、农村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弱势群体的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逐梦大城美在宜昌”首届微电影大赛、“文明宜昌”歌词征集等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大餐。
新增上市文化企业1至2家
以千亿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展,营业收入增速达10%以上,力争2至3个本土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基地行列,新增上市文化企业1至2家。加快打造广告、动漫、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服务、建筑设计、专业设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培育发展西陵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宜昌太平鸟时尚创意园、青年创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将三峡广告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中部地区品牌创意引领区。
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引导文化企业按需生产,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试行“宜昌文惠卡”,拉动居民文化消费。
加大对工业文物资源的开发
支持五峰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大对川汉铁路遗存、宜昌老码头、新正街码头及织布街、“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等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弘扬传统文化、助推文旅融合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宜昌市非遗保护条例》人大立法进程。评选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完成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验收工作。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振兴传统工艺,支持漆艺、刺绣、剪纸、雕刻类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推进非遗衍生品开发。 (三峡日报 记者袁雪梅,通讯员李巧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