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正向数峰开

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核心区域的果园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果园港 供图

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峰拦岭障。

长江、嘉陵江,两江水宕流激。

这便是山城重庆。

地处西部内陆、长江上游,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000公里,这曾是阻碍重庆开放发展的短板。

怎样“接海潮”“连天外”,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棋局怎样推进?三峡日报特派记者在重庆进行了探访。

“联”出“全球中转站”

樯帆林立、舟楫穿梭,一箱箱商品鳞次栉比,一批批货船整装待发……11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重庆果园港。它,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

“2018年,果园港吞吐量接近1600万吨,比五年前多出3倍不止。”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许文俊说,这与果园港建设“世界中转站”密不可分。

深水良港天赋资源,果园港按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建设了5000吨级泊位16个,其中多用途泊位10个、散货泊位3个、商品汽车滚装泊位3个。

叠加铁路运输功能,年通货能力1000万吨的铁路专线直通港区,与主干线渝怀线相连。

融贯东西,果园港承接入海口,与上海港达成投资合作,实现江海联运;牵手中上游,与南京港、宜宾港等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港口紧密联系,互联互通;辐射中西部,开通10余条连接南充、攀枝花、西昌、青海等地的水水中转、水铁联运线路。

联运破题,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四川、陕西、甘肃各大钢厂的铁矿石、铬矿石等大宗散货,纷纷选择果园港中转。

如陕西钢铁集团,过去,进口的铁矿石抵达沿海港口后直接转铁路到陕西汉中。现在,货物到达沿海港口后,溯流而上直达果园港,再转铁路到汉中。“中转后,物流成本每吨降低40元以上。”

放眼全球,开拓“世界中转”市场。2017年12月,中欧班列(重庆)在果园港首发。这条直联长江经济带的水铁国际联运通道,打通了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最后一公里”。

“云、贵、川等地的商品都通过果园港集聚、辐射。”许文俊预测,到2020年果园港的中欧班列始发、到达量将达到300班。

继续加码,今年3月12日,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开通运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三大通道融会贯通;8月2日,厦门—果园港—波兹南铁铁联运班列开行,我国东、中、西地区与欧亚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通道进一步畅通……“全球中转站”已崭露头角。

打通国际大通道

一个内陆港口,为何能成为世界物流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记者发现,事关格局。

在果园港,向东,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联结各港口城市群,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向西,借力“一带一路”建设,经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向南,扛起西部开放使命,直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通道,面向我国南方沿海及东盟、南亚。

心怀天下,9月,果园港成功入选2019年“国字号”物流枢纽,成为西部唯一。

大景深扫描重庆开放高地建设历程,以全球化思维建设的开放通道也起到了基础且关键作用。

2017年,梳理西部已建成的开放通道,重庆发现,大多数货物到东南亚都走长江水道从上海出海。但这并不是一条高效的通道,相比之下,到广西北部湾出海,路程能缩短三分之一。

为西部注入开放新动能,当年9月25日,重庆主导发起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通“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与新加坡互联互通。

“加上铁路运输的速度优势,整个运输时间能节约17天。”重庆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说,短短两年开行班列就突破1200班。随后,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也顺势开通,实现常态运行。

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相关规划》,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利好重庆不言而喻。

以大格局建设大通道:向东,开行渝甬班列,牵手全球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向西,开辟“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覆盖亚欧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向北,开行“渝满俄”班列,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

航空,也是重庆积极开拓的领域。国际(地区)航线88条,通航五大洲29个国家67个城市,构建畅通无阻的空中走廊。

水路、铁路、航空、公路,一条条新物流通道,架起了重庆联系世界的桥梁,托举重庆在西部乃至全国脱颖而出。

“刷”出开放新高地

海天正向数峰开,莫使通道沦“过道”!重庆继续探索。

平台,为开放聚力。1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后劲十足: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进,金融服务、航空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逐步深入;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197项制度创新成果,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两江新区丰富“保税+”新型贸易业态,经济规模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居第四位……

产业,为开放提质。瞄准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重庆实行“一企一策”,强化重点企业服务;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重点,深耕欧盟、东盟和日韩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贸易、保税租赁、免税交易等新模式;依托“智博会”“西洽会”等精准招商;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

环境,为开放增效。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重庆组建了中新项目管理局、口岸物流办等机构;整合通关业务,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全覆盖;试点外商投资“单一窗口”,建立“一口受理、分工协同”的在线办事平台;对53个国家施行“72小时过境免签”……精准“引进来”、帮扶“走出去”,开放主体不断壮大,撑起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市场根基。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唐青阳指出,以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为目标,重庆实施开放通道拓展、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口岸完善、开放主体培育、开放环境优化“五大行动”64项措施,构建了东西南北“四向”连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开放通道体系。

一项项措施“刷”出内陆开放新优势,转化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成效。2018年,重庆外贸进出口额达到5222.6亿元,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三,外商直接投资额排名第一。

重庆,终于站到了开放发展最前沿:

每天,进口价值5.4亿元的铁矿砂、铜矿砂等原材料货物;

每天,向世界出口6.7亿元电子产品;

每天,来自全国和世界的11.4万名旅客进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从单一码头到港口集群,打通亚欧大陆桥、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行千里,致广大——拆解“重庆”二字,正是发展之道!(三峡日报重庆特派记者 梁剑 杨婧 李玉林)

●记者说  四面出击 “联”出高地

一个地处中西部的内陆城市,如何具备开放气质,显现“沿海优势”?

果园港,补上了重庆距离出海口遥远的“短板”,不仅使地处内陆的重庆成为开放前沿,更成为辐射川、黔、陕、甘、桂等中西部省份的外贸货物中转港。

不同于沿海地带,一座内陆城市的觉醒与崛起,往往包含着更深刻的自省,亦需要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刻骨的革新。

像重庆这样的内陆城市,往往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优势,要素成本低,市场空间大,一方面在区域联动发展中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另一方面只要紧抓机遇,同样可以崛起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高地。

随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海出境大通道全部打通、铁公水空四种运输方式一体贯通,重庆正加快成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重庆与其他西部地区的关系,也从“独自发展”到“带动发展”:搞有序合作,不搞无序竞争;做枢纽,不争“主”“客”;当通道,不抢“中心”,共同建设西部开放高地。

相通则共进。重庆实践表明: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内陆腹地并不是开放洼地,跻身对外开放前沿,内陆城市大有可为。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我国中、西部两个经济区的双重覆盖之中,如何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机遇?

这需要宜昌充分发挥以水运为主体的“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优势,拓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培育开放型经济,优化开放环境,让各类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更需要全市上下解放思想,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完善体制政策、锻造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昌开放新格局。(三峡日报重庆采访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