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喇叭里正播放着旋律优美的村歌《深渡美》,满山柑橘林挂满丰收的“黄金果”,山腰乡村振兴推广中心建设正酣,蜿蜒河谷的水上公路上游人如织……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卷,一幕幕绿色发展的场景, 初冬时节,记者在兴山县古夫镇所见所闻,切实感受到“文化古夫”的无穷魅力!
文化乐民,以创新引领乡风文明
“为了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责任大。八项规定要坚持,建设一个好国家。”进入金秋10月,兴山县古夫镇送戏进村巡回演出高潮迭起。
而这个根据地方踩堂戏曲调编排的节目,在古夫乡村简易戏台上、社区露天广场里被广泛传唱,成为百姓喜爱的保留节目。
古夫镇和神农架林区接壤,民间文化文艺品种多样——兴山围鼓、兴山民歌、踩堂戏、地花鼓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百看不厌的民间瑰宝。
在深渡村演出现场,古夫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谢清和生告诉记者,为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镇党委、政府把年度农村文艺巡演放在国庆节后举办,以巩固脱贫成效、支持郑万高铁建设、倡导乡风文明为主要内容,镇文化中心组织指导各村(社区)民间文艺骨干排练了20个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讴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砥砺奋进的成就,弘扬古夫镇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舞台上,小品、舞蹈、三句半、地花鼓轮番上演,观众座无虚席,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古夫镇山大人稀,农民文化生活单一,长期过着“床头、田头、筷子头”的单调生活。该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思考,决定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以丰富的文化生活让物质富裕的百姓乐起来。于是,挖掘整理民间文化,组织民间文艺演出队伍,结合中心工作,“老瓶装新酒”,致力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兴文化、育新人,打造“文化古夫”。
自2011年开始,古夫镇党委、政府在全镇10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民间文化协会,培训民间艺人,整合演唱唱词,配备服装道具和乐器,每年补贴数万元的活动经费,举办一次到村、到组的大型惠民文艺演出。
8年来,古夫镇挑选了一批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擅长与普通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村组干部及“永久牌”民间艺人为骨干,组成了100多人的民间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团队。他们熟悉农村、熟悉农民,了解农村活、会说农村话。通过他们接地气的演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一心跟党走、共圆中国梦的豪情!
文化育民,在传承中践行责任担当
文化育民,润物无声,引领乡风文明。
8月19日晚,古夫镇赵家湾小区格外热闹,226位村民与镇村共话乡村振兴。据了解,古夫镇组织干部到各村(社区)听民意、汇民智,共开了558次屋场院子会。将“屋场院子会”与乡风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等相结合,开到了群众心坎上。
古夫镇党委书记向月军告诉记者,文化魅力无穷,历届古夫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在百姓心灵深处搞建设、“种”文化,以农村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为抓手,通过系列活动强化“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践行古夫精神“风行担当”,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古洞村村民万华知回忆说,2009年春节,我们每户收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份特别礼物——各项惠农政策汇编成册的《感恩教育读本》,“过去总觉得政策好,干部没落实好,一读《感恩教育读本》,才知道我该享受的政策都落实了,心头的气自然顺了。”
时任镇党委书记的王克品称:当时开展的“加强感恩教育、促进社会和谐”活动,实际上是给干部群众补上思想教育这一课,上下一心共谋发展。
2014年春,古夫镇在全镇开展了“心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时任镇党委书记马正波要求:全镇干部下沉到基层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心贴心,把理讲到群众心坎上,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这一温暖百姓的做法被誉为乡村治理的“古夫样本”。
同时,该镇还特别注重“好人文化”氛围的营造,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好邻居”“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尚,涌现出了“孝亲侄女”孙晓菊、“留守儿童妈妈”徐敏、“小蜜蜂”爱心团队创始人彭广州和“龙池孝婿”邓清林等一批宜昌市级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
该镇还制定了《古夫镇精神扶贫三年规划》,其中,制定了“五个一”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排一台滋润心灵的乡土文艺节目,开一轮破解民意的屋场院子会,树一批带动发展的先进典型,用好每一村的喇叭和书屋,搭建一个新媒体平台。近年来,该镇10个村就有4个村获得市级文明村和市级文明新风示范村称号,有7个村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有近900个农户成为“星级文明户”。
文化惠民,用初心诠释文化自信
“人间天路板舍通车了!”今年1月2日,平水村在海拔1100多米的板舍小组举行公路全线开通仪式。村里的民间艺人刘成元带着他的围鼓班子自发来到现场,吹响喜庆的唢呐,敲起欢快的围鼓……
该村村民刘成元说,板舍共有76户216人,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把路修通成为世世代代的梦想。“感谢精准扶贫让百姓圆梦了,我们理应来庆贺哈!”
龙池村坐落在仙侣山下,站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巅,俯瞰叠嶂群山,像一条正在腾云驾雾的玉娇龙。据说龙池村就是因此而得名。
近年来,乡村振兴中的龙池村,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已连续举办三届“龙池油菜花节”,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党支部书记孙宜娥高兴地说:“加点文化,山水生财啊!”
古夫镇在实施文化富民工程中,紧紧依托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常年举办读书活动、知识讲座,播放科普知识影片,帮助群众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一大批农民从文化富民工程中走上了科技、技能致富路。
深渡河村黄裕姣在名扬四海的最美水上公路古(夫)昭(君)公路旁开办了“在水一方”农家乐,年收入达到十多万元。她不计报酬主动报名参加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不仅表演踩堂戏《老表看戏》,还担当演出主持人。跑前忙后,这村赶那村演出,因此耽误了不少生意,她说:“富脑袋比富口袋的更重要。”
与神农架林区交界的咸水村是省定贫困村。在市县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下,易地搬迁158户389人,全村369户999人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销号。该村村民表演的快板《精准扶贫》、歌伴舞《喜事多》,倾诉了村民们实现整体脱贫的幸福喜悦、感恩快乐的真实心情和精神风貌!
是的,古夫城乡浓浓的文化氛围,诠释着坚持完善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自信,乡村振兴,文化铸魂,才能唤醒乡愁记忆、传承乡土文脉,文化兴产,文化富民,文化强镇!(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蔡钧庭 通讯员 万晓芳 马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