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宜昌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新闻发布会在城区召开,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近年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集中、连续治理,有利于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达到减少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我市河流统属长江流域,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小流域作为长江主动脉的毛细血管,好与坏、脏与净直接关乎长江生态环境安全。
2016年以来,我市整合各类资金累计投入8929.11万元,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小流域10条,实施项目15个,重点打造了夷陵区墩子河、远安县鹿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等示范项目。
今年,我市又争取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7个,分别为夷陵区墩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续建、夷陵区白洋坪生态清洁小流域、远安县鹿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续建、远安县旧县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当阳市瓦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五峰读书坪板桥冲小流域和长阳避难溪小流域,共争取到位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6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67平方公里。
截至11月底,夷陵墩子河、远安鹿苑河、当阳瓦家河项目已完工,五峰读书坪板桥冲、长阳避难溪和远安旧县河项目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90%,夷陵区白洋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目前正抓紧实施,全市7个年度实施项目年底前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按照《宜昌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年—2030年)》要求,我市2016年—2020年(近期)规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8条,2020年—2030年(远期)规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44条,共建设小流域62条。
未来,我市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规划衔接、项目整合、资金统筹、成果共享”的部门合作共建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峡日报 记者雷春桃、通讯员王慧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