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战犹酣 宜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扫描

23.22万贫困人口告别饮水难,3.48万贫困户住进改造新房,义务教育阶段因贫“零辍学”,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90%可以报销……近来年,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火力补短板,取得了显著成效。金秋十月,本报记者深入贫困村进行了探访。

千里劝归辍学童

阻断贫困代际传

杨德兵做梦也没有想到,村里的扶贫干部会为他孩子上学的事,千里迢迢找到河南。

杨德兵是秭归九畹溪镇峡口村村民,在河南流转土地种地20年,但仍十分贫困。13岁的小儿子厌学,“躲”在河南家里。杨德兵也懒得管,对这种现象也习以为常。谁知妻子张先菊回秭归时,无意中说漏了嘴。老家驻村扶贫干部知道后,三天两头打电话,劝说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杨德兵烦不过,电话也懒得接。有一天,妻子张先菊接了电话说,老家的扶贫干部要到河南来。

怎么可能?干部这么忙,为咱这点小事,跑这么远?杨德兵一脸地不相信。

谁知老家驻村扶贫干部、市直驻村第一书记杨磊真来了,9月、10月两次上门劝说,直到张先菊带着13岁的小儿子跟着扶贫干部回宜昌重返校园。

“要是再不回来,就太对不起杨书记了,他为我们孩子上学先后去河南两次,自己掏钱给孩子买书包,又帮我老公找工作。”张先菊告诉记者。

孩子是贫困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接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承的关键。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市坚持把扶智、扶志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克关隘,一方面从经济上资助,各地因地制宜构建起学生资助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没有贫困家庭子女因经济原因而上不起学,2019年春季学期全市30513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到了资助政策;另一方面从思想上引导,提高贫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并通过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加强对贫困子女的关爱,使贫困孩子能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同时,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扎实开展义务教育排查和劝返工作。

健康扶贫组合拳

重燃患者新希望

长阳龙舟坪镇晒鼓坪村村民刘某2014年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在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前,一年花费8万多元,她一度想过放弃治疗。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每年最多花费5000元,病情得到了缓解,她感慨地说,健康扶贫减轻了负担,让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我市积极探索“四位一体”、“整体打包”支付、村卫生室“五化”、市县联动“远程会诊”等健康扶贫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家门口医疗服务能力,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我市以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建设为契机,统筹2014年来各级经费2.6亿元,实现全市1391个行政村卫生室“五化”建设达标全覆盖。推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人才良性流动。

记者获悉,我市实施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托培养工程,先后招收委培大学生村医1151名,目前已有533名毕业委培生分配到当地村卫生室就业。落实乡村医生保障待遇,明确收入补偿渠道,统一购买医疗责任险,完善多渠道养老保障政策,有效破解村卫生室招人难、留人难、人员晋升难困局。

实现医疗资源良性流动,让老百姓享受更加均等化服务。近三年来,先后有324名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市直三甲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同时下派85名专家到受援单位指导工作,扶持建设重点专科76个。市直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结对帮扶,建成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开展远程会诊。今年1至8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救治率达93.21%。

健康扶贫,难在救治大病。目前,我市集中救治大病病种增加到30种。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大病集中救治累计达13460人,救治率达98.6%。同时,35.91万贫困人口享受了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政策,实现了县域内常住农村贫困人口应签尽签。

精准攻坚改危房

偏远乡村换新颜

5间土坯房,墙壁开裂,C级危房。这曾是兴山县南阳镇落步河村二组村民乔长军的家。

2017年,村党支部书记钱剑峰告诉乔长军,村里开始进行危房改造,不仅让房屋更安全、更美观,改造验收合格后政府还将补助1.4万元。

“当时听了钱书记宣传的政策后,我们就心动了,政府出钱帮我们改善居住条件,实在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实事。”乔长军说。

说干就干,当年6月,乔长军就请来了施工队对自己家的旧房进行改造。一个多星期后,他的家焕然一新,白墙红瓦,宽敞明亮。去年,村里又开始实施“厕所革命”。乔长军夫妻俩自己动手,将家里的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厕所。“现在上厕所再也不用踮着脚、捂着鼻了。”乔长军笑道,“‘方便’确实方便多了!”

危房改造不仅在于消危除危,更在于全方位提升群众居住条件。“防水、防漏、防裂、防虫、防火”与“面子、里子、顶子、底子、院子”结合,同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安全饮水等工程配套实施,已成为我市危房改造的质量标准。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开工9028户,竣工8827户。

昔日靠吃“天河水”

今朝清泉润民心

干旱,曾经是一些山区人畜饮水的拦路虎。但今年的“秋老虎”,没有难住偏远的长阳渔峡口镇龙池村。

龙池村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龙池村柳山片区平均海拔600米,地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10月14日,长阳渔峡口镇龙池村七组65岁的村民柳昌群告诉记者,多亏了飞线工程为他们蓄积的山泉水,减轻了他们目前的人畜饮水压力,如果没有这个管道,他就要到村委会用三轮车去拖水吃了。

原来,2018年8月,长阳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启动建设龙池村柳山片区集中供水工程(飞线)。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苦施工,今年6月,一条飞跨1480米,高悬于地面600余米的管道,将甘甜的山泉水送进了龙池村305户村民的院坝屋头,结束了该村祖祖辈辈吃“天河水”的历史。

据悉,“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9.98亿元,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3542处。集中供水率达到92.6%,做到了农村供水工程对农村人口全覆盖。全市建档立卡的40.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现行标准基本安全或安全。

今年我市计划对2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巩固提升,截至9月底,已完成了22万人的巩固提升任务,占计划的76%。

建好更要管好。我市构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公司化改革,已组建农村供水公司54个,正按照“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破解管护难题。(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翟雪莲 刘晶晶 齐小宇 张宇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