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南沙永暑礁的三名宜昌籍战士,从左到右依次是:牟晗宗、高亮义、黄成。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严锐 摄
“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人民的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谁敢来侵犯就让他灭亡……”
每天清晨,在距离宜昌约3300余公里的南海永暑礁上,宜昌籍战士牟晗宗都会亲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一同升起的,还有南沙卫士们撼天动地的誓言,对祖国的热爱、忠诚与担当……
让国旗在南海迎风招展
今年24岁的牟晗宗,出生于点军区艾家镇桥河村。2012年,他从点军区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因表现出色,曾参加过多次重大演习任务。
2017年底,他报名前往南沙服役。“原来所在部队本来就很苦,但听说这边礁上更苦,我就想来挑战一下。”8月31日,在与记者的连线采访中,这个阳光灿烂的小伙子轻描淡写地说完,补充了一句:“当兵,不就是能吃苦吗?”
上了礁之后,牟晗宗还没来得及露两手“绝活儿”,就被分配到了陌生的工作岗位。
“一切重新开始。”牟晗宗给自己立下目标,要站好这班岗,守好祖国的南大门,就要练就过硬的看家本领。他反复跟自己较劲,以不服输、不认输的硬核精神,在高温、潮湿、风大的恶劣环境下,勤跟勤学勤练,短时间里成了行家里手。
礁上空气潮湿,很多战友患上了关节病,而他的膝关节在之前训练中曾受过伤,疼痛更重于他人。牟晗宗却说:“痛一点就痛一点呗,不影响工作。”
采访中,记者突然听到电话那头有战友关心他伤口怎么样。追问下得知,他刚外出执行任务,不小心让礁上的红火蚁钻进了鞋子,脚被咬了几个泡。
记者飞快地百度搜索“红火蚁”,跃入眼帘的是“红火蚁,无敌的蚂蚁,毒性极大,蜇伤后会出现火灼般疼痛,其后起泡,两三周消失。过敏的,有死亡的危险。”
问他疼不疼,他依旧风轻云淡:“大家都被咬过,过一两个星期就好了。”
对牟晗宗来说,礁上给予他最大的“关照”就是升降旗。而对这份在永暑礁上亲手升起国旗的荣耀,他格外在意。
“我以此为荣!”他说,在礁上升国旗,与在其他地方升国旗不一样,这里没有节假日,每天按时升国旗,风雨无阻。
伴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南沙卫士们誓言撼天动地:“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
一次升旗,风雨交加。虽然下雨升旗他早已习惯,但当时风太大,被雨水浸湿后的国旗升到一半就被风吹得紧紧贴在旗杆上,怎么也拉不动。机关值班首长看到后,冒大雨跑了过来,一番指导后,他们终于将国旗稳稳当当升了上去。
“我升上去的不仅是一面国旗,还有我们全体永暑官兵的忠诚和担当。”
到目前,牟晗宗已6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时间长达1年零8个月。
用好礁上每一滴淡水
“我父亲在东风渠灌区工作,职责是保障宜昌城区供水。我在永暑礁上,也要管好礁上每一滴淡水。”宜昌籍战士黄成,在与记者第一次连线采访时就打趣:“我们父子俩,相隔3000多公里,干的工作都一样。”
说一样,却很不一样。2012年冬天,19岁的黄成从小溪塔应征入伍。在北海舰队某部服役4年后,毅然报名前往更加艰苦的南沙服役。
“我在岛上站着,每分每秒意义都非同寻常。”然而,南沙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高辐射的恶劣自然环境,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左膝半月板退化,上下楼梯刺痛,严重时影响日常行走,但他没有退却,不仅咬牙坚持日常训练,每次体能考核都达到优良水平,工作上更不懈怠,他拖着病腿,潜在专业场所,摸排每一条管线,每一个设备,每一道阀门,让所有管线设备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网络。一旦哪里出现故障,他都能第一时间作出准确判断。
对一个从小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人来说,黄成与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与记者的连线采访中,他多次讲述“老南沙”官兵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水,艰苦守礁的故事。爱惜水、节约水、限量供应等字眼儿,时不时会从黄成嘴里蹦出来。
他说,现在淡水比原来有保障,但惜水、节水是守礁官兵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是对老南沙精神最好的传承,比如刷牙洗脸都自觉只接半盆水,洗完脸用来浇花,空调水接着浇菜地,下雨时收集雨水……
“内地在搞垃圾分类,我们这里也一样,岛礁上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黄成说,他最爱看南海的美景。雨后彩虹,绚美的朝霞、晚霞,深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到了晚上,能跟小时候一样望见天上很多星星,还有好多流星。
他说,小时候看到流星喜欢许愿,现在也一样,愿家乡的亲人们身体健康,愿祖国更强大,愿世界更和平。
做岛礁前哨最亮的眼睛
高亮义,是一名从宜昌走出去的大学生士官。2013年6月,他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揣崇尚军营、报效国防的理想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直招士官。
岗位在高山海岛,整天与雷达为伴,服役3年后,他报名前往南沙守礁。
因为工作大多在室外,皮肤晒伤是家常便饭。记者连线他时正值午后,他才从外面“晒”了半天回来。胳膊、后脑勺、脸颊,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晒伤,但高亮义已习以为常,说:“两三天后脱掉层皮就好了!”
扎实的理论功底,让他很快脱颖而出,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成了专业骨干,这次因为岗位需要,又连续守礁长达7个月以上。“只要工作需要,牺牲一下个人利益,这不算什么。”高亮义说,去年他曾在礁上持续待了9个半月。
“如果可能,今年11月要回家一趟。”说起这句话,高亮义的语调里竟藏着几分羞涩。追问之下,高亮义才吐露实情,家里把他的婚期定在了11月!
“她在深圳一家公司做检测工作,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很理解。”高亮义说,每次执行任务不能带手机,也不能提前告知,有时候未婚妻一连几天联系不上他,从最初的猜测埋怨,到后来的牵挂和担心,一路走过来,两个人的心也更近了。
“我每次执行完任务,就赶紧给她回电话。”高亮义说,婚期临近,婚事都是未婚妻一人操心,而他远在岛礁,什么也做不了,就连能不能如期赶回举行婚礼都还未知。
想她时,他朝向东北方向眺望大海,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站着一位等待他的新娘。
高亮义说,宜昌是他的家,永暑礁也是他的家,在礁上待久了,护礁的心就跟护家的心一样,“谁要是来侵犯她,我就打跑他!”
连线采访中,远离宜昌家乡的3位子弟兵都讲述了同样一种乡愁。在永暑礁上,有一块不大的菜地。土壤和蔬菜种子是一代又一代守礁官兵从各自的家乡带上去的,种植的菜地被划分成很多小块,每小块都竖有家乡和守护人的牌子,其中有一块菜地就竖着“湖北”的牌子。
3位子弟兵告诉记者,岛礁上菜地土少地薄,加上缺水,蔬菜很难种活,产量不高,但官兵们想家时,常去菜园拔草松土,精心呵护菜苗,以此慰藉思乡之苦。如今产出的蔬菜已有小白菜、木耳菜、马齿苋、秋葵、豆角、黄瓜等多个品种,产量也挺喜人。当岛礁上青菜缺少补给时,家乡的菜园作用可就大了。
红旗飘舞迎朝阳,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斗志昂,军民团结……谁敢来侵犯,就让他灭亡!
好男儿,在天涯,手握钢枪,战风斗浪守国门,一颗红心永向党,在辽阔南海,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叶中杰 王严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