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两个走在前列”的冲锋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宜昌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见证了‘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人间奇迹,实现了峡江小城向‘两个走在前列’华丽转身的历史性飞跃。”

9月10 日,在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惠霞向与会媒体推介宜昌。

70年实现历史性飞跃

过去的70年,对于宜昌来说,是华丽转身的70年,是实现从“峡江小城”到“水电名城”的历史性飞跃的70年。

纵观宜昌发展历史,GDP由1949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064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4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1981年的472元、225元,增加到2018年的3.5万元、1.6万元。宜昌城区人口由1949年的7.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75万人;城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拓展到近2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86%。

一系列数据的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示了宜昌从“百废待兴”到“全国百强”、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长江综合港口、三峡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宜昌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从“封闭内陆”到“开放前沿”,从长江走向世界。

如今,“宜昌制造”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48家宜昌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100多位外国元首、议长、部长访问宜昌。与19个国家24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宜昌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正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是宜昌发展极不平凡的7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宜昌开启了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两个走在前列”的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首先面临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对于宜昌来说,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是重要机遇、不是沉重包袱。”发布会现场,宜昌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李昌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宜昌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兴发集团通过“伤筋动骨拆”“脱胎换骨改”,由以前的“低端产品论吨卖”变为“高端产品论斤卖”,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宜昌率先在全省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宜昌“破旧”取得新成效,“立新”呈现好势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昌以流域性思维推动水岸共治,以系统性举措开展全域修复,以协同性机制实现长效治理。2018年,宜昌城区优良天数达到274天,为近5年来最好水平。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在长江宜昌段的数目达到17头以上,且至少有3个“家族”。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宜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出台“民营经济发展20条”,受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点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支持企业扬帆出海,高水平“走出去”。2018年,宜昌外贸进出口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前7位贸易伙伴贸易额达到36亿元。

全面对接省战略布局

2019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在这一布局中,宜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宜昌将如何作为?

“全面对接省委、省政府这一布局,是宜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宜昌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表示,在这个布局中,宜昌将当引擎,当起点,当主导。

据郭康新介绍,未来,宜昌将进一步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在协同发展中发挥副引擎的作用,重点打造精细化工、海洋装备、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公共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平台的科技研发能力,让平台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力支撑。将坚持区域协同,错位发展。重点发展特色装备、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宜昌的产业辐射带动力,真正把宜昌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产业增长极、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同时,在鄂西生态绿色发展中,宜昌还将先行先试,作出样板。通过重点实施化工转型工程、岸线复绿工程等,确保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真正将宜昌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花园城市。

宜昌,华丽转身,未来可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