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主品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对话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张卫国

为自主品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对话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 广汽乘用车技术总监张卫国

图为工人们正在进行车辆质量检测。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严晓冬 黄余洋 通讯员 周立兵 摄

广汽乘用车宜昌工厂的竣工投产,是宜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汽集团高标准打造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是否能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宜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宜昌工厂如何不负所托,成为广汽传祺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带着这些问题,昨日,三峡日报采访组走进广汽乘用车宜昌工厂,对话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 广汽乘用车技术总监张卫国。

记者:宜昌工厂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都是标杆,请介绍一下工厂在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提升情况。

梁伟彪:从设计阶段开始,广州总部就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工厂建设方面,在原工厂厂房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提升。当然,厂房只不过是一个外壳,里面的装备和技术才最关键,除了引进原来的四大工艺进行改造,还研发了全新的合成树脂工艺,这也是广汽集团第一个具备此工艺的工厂,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创新。在工艺设计方面,广汽传祺起步就是用世界眼光在谋划。从设计开始,一直对标全球最顶级的智能化水准,并在传承广汽传祺其他工厂先进性基础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制造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引进世界顶级装备,通过技术中心、宜昌工厂和装备供应商一起联动,使参数指标达到优化。管理系统上,设计参数方面全部都是优于总部,目前在宜昌工厂,已经实现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全覆盖。当然了,除了硬件设施,人才也是关键。广汽总部和整个广汽系统为宜昌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不仅派驻数十名骨干在现场工作,还有数千人在现场参与项目建设,大家共同打造了智慧工厂。

记者:作为全新的智能化标杆工厂,宜昌工厂在行业内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张卫国:生产自动化方面,宜昌工厂汇聚了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在焊装车间有380多台机器人,涂装车间有180多台机器人,底盘合装,风挡玻璃、座椅都实现了100%自动化安装,大幅度降低了员工劳动的负荷。信息数字化方面,以物联网先进技术为依托,宜昌工厂彻底打通了生产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车间管理要素、车型同步开发和企业管理层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数字化”,打造了一座全面可视化和可追溯的高效“透明工厂”。管理智能化方面:我们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手,以业内首例“智慧制造执行系统”(iMES)作为大脑,推进“关键工序设备智能化”“物流设备智能化”与“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化”,全面实现了“管理智能化”,还能不断迭代更新。在智造生态化方面,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先进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降低了烟尘、废水、废气排放。

记者:工厂竣工投产后会给宜昌带来哪些社会效益?

梁伟彪: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启动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宜昌人民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宜昌工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竣工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落户后,很快就融入到当地社会中。随着广汽传祺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能给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带来很好的效益。目前,我们已经吸引了2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猇亭,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在有效地促进属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一步发挥汽车产业在宜昌市经济转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因为这个项目需要引进大量高端的汽车专业人才,除了总部派驻的20多位专业人才外,其余1000多名员工都是引进的本地人才。我们还和本地众多高校、技校有深度的战略合作。这个无疑对当地的文化结构、劳动力质量素质的提升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这次宜昌工厂选择下线的首款车GA6是已经投产过的车型,有什么特殊意义?

梁伟彪:一条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必须为其打造一款量身定做的产品。而作为宜昌工厂首款车的GA6原本是广汽传祺已经投产的一款偏经济型的车型,与宜昌工厂智能制造标杆工厂的定位不符。所以我们对上一代GA6进行了调整升级,以适应宜昌工厂对智能化、精英化车型的要求。全新一代传祺GA6,是基于广汽G-CPMA跨平台模块化和GAEI空间最大化人机布置理念,注入全新一代传祺AI智联系统,匠心打造的一款智慧品位中高级轿车,拥有同级最丰富的高科技装备,越级标准的高品位配置。一直以来,广汽传祺都以质量、性能取胜,有能力引领中国品牌向上突破。我们期待这款车首先在宜昌市场一炮打响,然后扩展到整个湖北乃至全国,我们也期待宜昌造汽车最终走向世界。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莹 熊东华 向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