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携手“农场主”探索富农新路径

枝江MAP农场的土豆丰收了。 三峡日报通讯员 姜开梅 摄

6月4日,在位于百里洲镇刘巷村的枝江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上,几台马铃薯收获机开过田野,一颗颗金黄色的土豆露出表面,机收的土豆品相完整,现场80多名村民忙着将其捡进筐里。“今年马铃薯丰收,亩产超2000公斤,且价格涨了两成。”在中化农业的指导下,“农场主”高亚平收获满满。

以MAP示范农场为依托,充分调动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积极性,枝江走出了一条“政府+央企+合作社(农场主)”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

2017年11月,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项目落户枝江。百里洲镇成立兴洲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与之对接,农民以土地入股,由中化农业采取全程、半程托管服务模式,农民除了享受每亩500元的保底收益,还可参与土地分红和耕种全过程,获取劳动收益。这一模式直击农村土地分散、现代化程度不高的痛点,可有效解决“耕地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的问题,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的愿景。

2018年底,百里洲的托管土地已达1.2万余亩。“农民的热情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如此大面积的土地管理起来是个难题”,中化农业驻枝江负责人刘军坦言,一方面中化员工仅仅二三十人,要做到全面覆盖、全程管理不太现实;一方面雇请当地农民按天计酬,劳动效率难以持续保持高水平。另外,虽然总体面积大,但集中连片程度不高,大型机械作业难以“展开手脚”。

在这种情况下,中化农业与当地农业部门共同探索新路,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催生出一批“农场主”。

枝江亚丰农机和泰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高亚平,如今正是“农场主”的一员。“以前,我们只是‘打工者’,每年春种秋收,中小型农机就派上了用场,但基本上只能干几个月,剩下的时间这些农机就会闲置。”高亚平说,今年初,他从中化手上承租了4000多亩土地,除去给农民的保底收益和管理费用,相关土地收益会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中化农业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过程巡查和订单销售,高亚平负责日常生产与管理。

“今年,我们在刘巷村种了350亩马铃薯,选用的是中化提供的‘中薯五号’品种,个头大、颜色鲜,上市时间比本地土豆提前了一个月。”高亚平说,由于抓住了市场空档期,目前每市斤的价格在1元至1.2元之间,收益同比增长了两成多,每亩增收最高可达800元。

做了“农场主”,高亚平对这4000多亩土地做了一个年度种植计划:12月至5月种植土豆;5月至9月种植甜瓜;9月以后种植白萝卜、包菜等蔬菜……(三峡日报记者黄彦乔,通讯员姜开梅、周治斌、史明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