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博士当中学老师,是浪费人才吗?

日前,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其2019年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后)。

这份名单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观点认为,名校毕业生去教中学是学历浪费,他们更应该去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大企业,去做高精尖的科研工作,那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对此该如何看待?

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学历高消费

对“浪费人才”的说法,深圳中学校长以“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进行了回应。在他看来,教师的素质关系教育的发展,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深圳中学立志要做深圳基础教育的“领头羊”,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也就决定了必须要有优秀师资队伍作为支撑。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往往最受重视,因为它是人才的出口。但实际上,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某种程度上来说,基础教育决定了教育厚度和高度,决定人才能够走多远。

实际上,深圳中学打造“豪华”师资团队的做法并不算前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中学,十几年前就开始引进名校博士。北京十一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界的改革先锋,多年前就在全体学生中实现了选课走班制度改革,构建起了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而这背后是强大的师资支撑。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既是常识也是传统。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NCES)2016年所作的国家教师与校长调查,55%的小学教师和59%的中学教师有高于本科的学历。而民国时期,陶行知、叶圣陶这些教育家,无疑是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他们也将改良教育的阵地放在了中小学校。

相比之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仅2.73%。其中,初中老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为2.60%,高中老师8.94%,中学教师合计为4.7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提升的阻碍,与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更应该考虑的不是学历浪费,而是如何吸引优秀人才

从这些名校毕业生的角度来讲,他们之所以愿意选择进入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教员,应该不存在浪费才华的想法。一方面,学校所提供的待遇足够优厚。深圳中学的招聘中就提到“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等。另一方面,这些学校都是名校,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多将进入国内甚至是国外的顶尖名校,职业成就感自不用说,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充满无限可能。

不过,能够开出这些优厚条件的学校怕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既不具备名校的光环,也没有名校的财力。虽然学历贬值厉害,硕士博士满街走,但要吸引名校毕业生从教,并不那么容易。

不仅如此,很多的地方教师招聘乏人问津。不久前,广西公布了全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报考人数不足3人岗位一览表,显示2749个岗位无人报名,6086个岗位报名人数不足3人。这已经不是广西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2018年上半年,广西百色、河池、柳州、贺州、来宾、崇左等9地招聘一批乡村教师,每地均出现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

教师招聘遇冷的结果是,基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存在大量的缺口。这种情况不仅在广西,在安徽等省份也存在。教师招聘遇冷,主要是待遇偏低。一些乡村教师到手工作不过2000元,甚至被家长讽刺“孩子出去打工收入都比你们高,读书有啥用?”

“当中学班主任的,不要批评班里的学霸,因为人家将来可能是精英;不要批评班里的二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本地的公务员;不要批评班里的三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你的同事;不要批评班里的差生,因为他们可能会成为你孩子的小学老师。”这虽然只是个段子,但却反映了某种现实,那就是在一些地方,教师岗位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更难以承担培养更优秀的人的使命。

仅改善待遇留不住优秀人才,但这是最起码的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名校打造豪华师资团队的经验说明,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也有进入中小学的可能,关键就在于能否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待遇。

但是,个别名校能够吸引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如果一边是优秀人才争相进入名校,另一边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岗位无人问津,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损害教育的均衡发展。

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有多方面的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历史欠账多导致工作环境不如人意,职业发展前景黯淡、收入待遇偏低,都使得“招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现象严重。

改善待遇不一定能够招来并用好优秀人才,但是这却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乡村教师忍受着远离城市的孤独与寂寞,却拿着被农民嘲讽的工资,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8年发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平均工资水平”的说法改为了"平均工资收入”,后者比前者更为精准。但在很多地方,教师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教师工资由地方财政负责,地方财政好,教师收入就多一份保障,而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教师收入保障就堪忧。另一方面,教师待遇能否得到保障,也与地方政府分配财政支出时的考量有关。像在深圳这样的地方,财政甚至还可以保障教师有相对优渥的班主任津贴、过节费、人才奖励等等,以至于一些教师待遇能向较好的私企看齐。这是很多地方完全无法做到的,这也是亟待改变的现状。

另外,同是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是优先保障公务员的收入待遇,还是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教师讨薪事件频发,但很少听到公务员讨薪。公务员招考总是竞争激烈,教师也是铁饭碗,但多地教师招聘大面积遇冷。究其原因,还是对于教育重视不够,对教师的重视还不够,使得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

一些名校打造“豪华”师资,的确可以做到“大材大用”,培养出精英人才,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和旗帜,进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但如果其他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招不来、留不住优秀人才,那么这种引领作用将大打折扣。与乡村学校羸弱的师资相比,名校的豪华团队,显得尤其刺眼。

“我父母是乡村教师,在贵州最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父母这一辈子做教师的体会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一句话‘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国家是后继无人的。”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要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教师。

今天中小学校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已经大幅提升,但是离理想的状况还有距离。哪一天,名牌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牛校享有的特权,广大中小学校不用为师资缺口,为招不来、留不住优秀人才犯愁,我们才算到达了理想之境。

(来源:腾讯网今日话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