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的士摆出15字样,寓意送考15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昌明 摄
每到高考这两天,就像是期待一个约定,走在街头,人来车往中,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搜寻那一抹奔驰的身影。
对,那就是免费接送高考生的城市出租车,以及它们的主人——的哥的姐们。
从2005年开始,这个一年一度的约定到今年已是第15年。本报作为这项“宜昌志愿活动名片”最初的肇始发起者,同样也坚持到了第15年。
然而,今年城区报名需要接送的考生,只有二十来个。从最初需求旺盛、动辄出动数百辆出租车的全城焦点,到如今对免费接送的需求日趋减少,有人不禁发问:只有这么几个娃需要,你们还要做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
记者认为,意义有二:
一是“社会良心”的召唤。15年前,那个时候生活还不富裕,私家车尚未普及。面对着每临高考的交通拥堵、考生和家长以及市民的积怨,当时的市客管处、三峡日报、交通音乐台三家联手,一拍即合,凭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凭着为辛苦的高考学子做点实事的一腔热情,推出了全国首创的第一届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生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就引得全城舆论轰动、爱心涌动。
经过十多年的成功运作,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部门也相继加入主办阵容,爱心送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数万学子受益,也成就了这项活动广泛的社会参与度、极高的社会认同度。它塑造着城市的形象、彰显着城市的良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高考服务中的集中体现。
我们继续爱心送考,就是要不负我们这座文明城市底蕴最厚重的“社会良心”,让“善念”,成为持续影响每个宜昌人的力量。
二是“不忘初心”的坚持。眼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送考的考生数量相比多年前有了明显的落差,活动的影响力也似乎降低了,不少前后参与过15年活动组织的人们心里犯起了嘀咕,为了区区二三十个学生,再费这么大的心力,值得吗?
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忘初心。15年前,我们力排困难,组织爱心送考的初心是什么?15年后,我们看得更明白,初心就是力所能及地为市民解决点困难,让每一个宜昌学子,不论以后身处何地,也能念着家乡的好,也能在学就功成之际回想起,哦,当年我的故乡,曾是那么温暖。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是的,难的是15年漫长时间的坚持,更重要的,还有我们对秉持价值观的执着:成百上千的需求,我们力争满足;些小细微的愿望,我们就能视而不见?
我们继续爱心送考,就是要不负15年前最初出发的初心,让“坚持”,成为每一个宜昌人奋斗的精神支撑。
高考继续,那么,让爱和温暖,再出发吧!(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郭建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