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首歌,比《义勇军进行曲》更催人奋进;没有一座坝,比三峡大坝更恢宏伟岸。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歌剧院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巡演团队走进三峡大坝所在地湖北宜昌。两日来,在剧院副院长李瑞祥的带领下,演职人员登上大坝唱国歌,走进课堂上党课,步入剧院办巡演,用一首歌、一堂课、一幕剧,将爱国精神激扬在峡江大地。
国歌精神催人奋进
6月5日上午,当《国之当歌》演职人员和三峡大坝守护者们一起高声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歌声响彻云霄、穿透历史,将革命年代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和平,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情景带到大家面前。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国之当歌》主创李瑞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三峡大坝是国之重器,也是我梦想中的地方。雄伟的大坝和庄严的国歌,它们的精神气脉是相通的,都能让人感受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现场参与国歌合唱的三峡集团职工代表凌伟华受到国歌精神的激励和鼓舞,表示要不断学习、坚持创新,以大国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为祖国发展多作贡献。
国歌故事让人动容
国歌几乎人人会唱,国歌的诞生历程却少有人知。
随着《国之当歌》剧情的不断推进,观众们看到了国歌的曲作者聂耳,从一名文艺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也读懂了他与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
6月6日《国之当歌》巡演现场,来自铁路坝小学四年级的龙嫚妮表示她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国歌是怎样诞生的。“知道了国歌的创作背景,以后唱国歌我要更加认真。”
三峡集团退休职工刘小兰在以音乐剧的形式重温国歌创作经历之后,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当下的幸福生活也更为珍惜。“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要牢记历史不忘英烈,也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国之当歌》感人至深
宜昌市民向来不缺欣赏优秀文艺作品的机会,宜昌本土艺术院团近年来也打造了一批优秀剧目,但是在家门口欣赏这样一出国家顶级水平的音乐剧还是头一回。
整个演出过程中,除了每场结束时的掌声,几乎所有人都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和欣赏。剧末,当聂耳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之后,现场观众情不自禁挥起国旗、跟着主创们唱起国歌。以至于剧终,观众的掌声依然不息。
这部剧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市歌舞剧团党支部副书记陈世铸也是剧团声乐演员,对音乐剧颇有研究。“看了《国之当歌》,也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国之当歌》的主题、立意、作曲和服化道都很赞,值得我们学习。”
宜昌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春莲认为,只有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艺精品。(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春桃 见习记者 郑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