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件作品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获奖作品数量全国第一

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十八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公示20个获奖作品。其中,湖北省共有3件作品榜上有名,分别是《打银锁》《击壤歌》和《诗仙搁笔》。湖北省获奖数量与东道主上海市并列第一。

表演唱《打银锁》由宜昌市宜都文化馆演出,以苗族山寨传统手艺“打银锁”为创作素材,通过苗族少女与小银匠在打制银锁的过程中风趣活泼的对歌,展示了新一代苗族青年继承民间工艺,传承匠心,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山村面貌的情景。《打银锁》在表现手法上,吸取了民间歌谣、民间打击、民间歌舞元素,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洋溢着时代的风貌。

荆州市群众艺术馆演出的少儿群舞《击壤歌》由一群自然、淳朴的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乡村留守儿童演绎,作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扶贫点的文化扶贫成果,作品是由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推演凝练而来,以和谐、友善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由千年前鼓盆而歌、瓴缶之乐、击壤而舞为灵感进行创作,从而激活中国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曲艺作品《诗仙搁笔》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创演,作品以湖北大鼓的形式叙唱了一段文人不相轻、尊贤敬能的佳话,融历史文化、长江文化、黄鹤楼文化于一体。该作品以中国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的“搁笔亭”传说故事为素材,突破旧式,把俗与雅,古与今,曲艺与戏剧巧妙地融合。付群刚携女弟子徐颖,联袂武汉民乐艺术团,共同表演了该作品。

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5月16日至5月19日在上海举行。4天决赛中,84个入围决赛作品将按照舞蹈、音乐、戏剧、曲艺4个门类进行7场比赛,共评出20个获奖作品。湖北省共有4件作品入围本届群星奖决赛。(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周密 通讯员 李协萍 责任编辑 郭金华)

坚持服务基层,创品牌、走下去

近年来,湖北群众文艺创作在视野上关注基层,在活动上倾注基层,全省共打造334个具有一定影响的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其中,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全省社会文艺团队展演和“全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评选,带动37000多支社会文艺团队主动参与各类群众文艺活动。

湖北省群艺馆在精心编创湖北大鼓《诗仙搁笔》等作品的同时,还指导地方文化馆创作了表演唱《打银锁》、广场舞《凤凰飞旋》《赛龙舟》等9部作品,分别参加了第三届湖北艺术节、湖北省第四届广场舞展演活动。

宜昌探索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由市群艺馆组织策划,县级文化馆排练参演,聘请省级专家辅导,共同打造精品。良性互动机制使群众文艺创作呈可喜态势,先后有12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本届群星奖,宜昌市又选送了表演唱《打银锁》《岁月静好人风流》两件作品参加决赛,其中《打银锁》获第十八届群星奖。

坚持走进群众,创精品、出力作

群众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必须走进群众心里去。全省群文工作者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坚持将作品送到基层、送给百姓。

参评作品舞蹈《击壤歌》的主创团队,多次深入了解江陵县的文化特色,精心挖掘亮点潜心创作。在音乐创作方面,根据荆州当地童谣节奏,由八六拍改为四四拍,既保留了荆州本地特色音调,又开拓创新,使整个音乐更加大气和艺术化。在舞蹈编创方面,舞蹈动作多来自当地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城门几丈高”等,整支舞蹈情绪饱满、活泼可爱。在演员选拔方面,24名小演员多来自乡村留守儿童,平均年龄不到10岁,通过选拔、排练、参赛,节目充满悠远荆楚韵味和浓浓乡村童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创作群文作品6700多件,基本上每个县市、每个乡镇都至少要有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各地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作品共有200多件。

坚持讲好故事,创影响、走出去

湖北群众文艺创作,坚持以开放思维和开阔眼界,把握各种机会走出湖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交流演出。湖北群文作品登上了北京世园会、全国广场舞展演、央视春晚等舞台。湖北省群艺馆联合西藏山南艺术团创作大型藏族歌舞诗《雅鲁藏布》,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开展全国巡演。

同时,湖北群众文艺走出国门,代表国家赴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地演出。音乐剧《命大福大的蛋宝宝》赴西班牙参加“2018巴塞罗那中国文化节”演出。表演唱《敲起琴鼓劲逮逮》出访加拿大,从屈原故里走向蒙特利尔国际龙舟节开幕式“龙舟飞歌”舞台,受到华人华侨热烈欢迎,纷纷称赞:“这是家乡的味道,这是浓浓的中国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别鸣 通讯员 邢君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