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半数农户用上沼气 今年将新增农村清洁能源入户1万户

发展农村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长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很有意义和前景的事业。5月17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农村能源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市沼气用户达到42.8万户,也就是说,半数农户用上了沼气。”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陈琼介绍,今年,全市农村能源工作将以农村能源项目实施为重点,完成新增农村清洁能源入户1万户的目标任务。

近几年来,宜昌市农村能源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坚持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发展的三重复合定位,按照种养集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开展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做到太阳能利用、清洁炉灶推广、生物质能开发齐头并进,农村能源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五峰“茶-沼-猪”模式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沼气工程建设,既处理了养殖场粪污,又生产了清洁能源,还生产有机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我市坚持“一流设计、一流工艺、一流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效益”目标,制定精品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建设,建成优质样板沼气工程近百处。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7处,小型沼气工程1179处,实现沼气集中供气1.72万户,全市年产生沼气14435万立方米;改建省柴节煤灶80.8万户,安装节能炉31.7万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3万台。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每年新增和节约的能源相当于68.5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08.5万吨、二氧化硫0.48万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点军生态养殖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今年,全市将抓好小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范围的沼气工程,发酵池容积达到150立方米,集中供气户达到30户,配套建设净化系统和管网系统,验收合格后每处补助12万元。抓好沼气循环农业示范点项目建设,示范点内“菜(果、茶)-沼-猪”利用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不低于300亩),验收合格后每处补助10万元。抓好2019年中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以基本杜绝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为目标,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试点示范,按照综合利用1吨秸秆补贴50元标准进行。积极参与农村厕所革命,改建一批沼气卫生厕所。

兴山“茶-沼-鸡”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我市已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需具备哪些标准才能参与沼气循环农业示范点创建?

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陈明富告诉记者,示范点内以果、菜、茶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不低于300亩),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土壤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沼气(厌氧)工程总规模达到150立方米以上,示范点区域内养殖粪污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核心区域内清洁能源用户普及率达80%,且实现集中供气的农户达到50%以上。配套建有沼液水肥一体设施,按照每100亩种植面积配套建设一个100立方米的沼液存储池,沼液供应的存储池总容积不小于300立方米,通过动力系统和管网系统,根据作物的实际需要进行沼液喷灌、滴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将秸秆粉碎预处理后,混合禽粪便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和沼肥。在沼气工程末端建设沼肥生产车间,将秸秆与沼液按照6:1的比例堆沤发酵,生产优质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的肥料化利用率。同时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和秸秆原料化利用,示范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立运营服务机制,将沼气工程、沼液存储池、沼液水肥一体设施设备等交由沼气合作社进行市场化经营,示范点内的生态循环体系能长久运行。

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既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推进,又能促进食品的安全生产,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市农业农村局将根据乡村振兴要求,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能源建设,再创农村能源工作新辉煌。(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林 周杨 通讯员方素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