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丹心耕耘峡江沃土 宜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立国之本、安民之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宜昌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宜昌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立足“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开放农业”四个农业,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成效凸显,农村改革活力迸发,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宜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1亿元,是1978年的108倍,比2012年增45%;农业增加值441亿元,比2012年增45%;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253元,比2012年增90%。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图为:五峰春茶开园

绿色农业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表示:“农业转型发展首要的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过去,种香菇的废弃菌棒,往往被农民丢在路边。而今,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废弃菌棒加工有机肥,不仅没有异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草木香。

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宜昌农业打出“绿色种养”“变废为宝”“遏止污染”三张“王牌”。

从粗放式管理向绿色生产转变。去年推广“稻虾、稻鱼、稻鸭”等稻田综合种养、富硒优质稻-油菜(绿肥)、甜玉米+辣椒-油菜(绿肥)、春玉米(青贮)-秋玉米(青贮)-油菜(绿肥)等10多种绿色高效种植模式,面积59万亩。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粘虫黄板、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415万亩次。

以前的废弃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宝贵资源。畜禽粪污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去年宜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07%,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72.59%、粪污综合利用率82.05%;农作物秸秆形成了以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综合利用率由2013年的77%上升到2017年的92.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肥减药,化肥农药用量显著减少。2017年宜昌化肥用量(折纯)342818吨、农药用量3232吨,相比2014年减少25528吨、430吨,下降6.93%、11.74%。以柑桔产业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018年应用面积达到5.1万亩。

久久为功,绿色农业焕发无限生机。宜昌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近1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土壤酸化治理让耕地质量更好,为高山蔬菜种植户增收1420万元。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9.4%。

一批全国示范、全省典型,在宜昌生根开花。

宜昌建成全省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国家级监测点7个,数量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在全省率先建成柑桔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创办了全国首批四个典型流域的兴山县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

当阳、宜都、秭归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宜昌成为全国项目实施县最多的市州。夷陵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图为:宜昌城市新名片

品牌农业

把优质产品推向全国全球

今年10月17日,第十五届武汉农博会开幕,宜昌市500多个名优农产品亮相。宜昌展区人流如织,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宜昌宜红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俏销,签约购销协议8.05亿元。

宜昌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熊长权说:“宜昌农产品受到热捧,卖出好价钱,背后是品牌的力量!”

从生产标准化到产品深加工,再到品牌营销推广,宜昌农业摸索出一条完整的农产品“造星工作法”。

打造品牌,离不开优质原材料。宜昌连续5年,累计投资850万元,创建了17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49.84%。为鼓励农业生产标准化,宜昌出台奖励办法,对每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最高奖励30万元。

打造品牌,离不开产品深加工。宜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500个,6个产业园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名单,枝江市、夷陵区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区)前10名,当阳市进入先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前10名,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入围20家农产品加工先进企业。

打造品牌,还需要卖力吆喝。宜昌已连续9年举办“汉宜农商农超对接”及参加各种展会推介等活动。今年,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猕猴桃还被确立为三张城市新名片,影响力逐步提升。宜昌成立了宜昌市茶产业协会,启动宜红区域品牌战略规划编制、形象设计及专题宣传片制作等工作,举办了2018宜昌茶叶品质鉴评暨品牌发展大会,猕猴桃、柑桔品质评鉴活动,“宜红茶”全球推介暨品牌振兴研讨会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

“造星工作法”催生出一批名牌农产品。宜昌“三品一标”564个,涉农“中国驰名商标”37个,总量规模居全省前列。

“宜昌蜜桔”“秭归脐橙”荣获2017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宜都宜红茶入列中欧地标互认;宜昌宜红、宜昌猕猴桃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宜昌白山羊”品牌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其区域品牌价值达176.78亿元。

开放农业

促偏远山乡融入“一带一路”

宜昌农业,既是湖北的,也是全国的、世界的。

熊长权说:“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力度,既走出去,在瑞丽、满洲里、佳木斯等多地,开展农产品推介会,又引进来,举办柑桔和茶叶国际采购商大会等活动,把国外客商请到宜昌,取得了良好成效。”

想走向世界,必先苦练内功。

宜昌加大农业引智引技引资力度,依托在宜商会、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开放、农村向城市开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体系宽度和深度。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业全产业、全价值链升级。

宜昌农产品加工业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预计实现产值980亿元,同比增11%。果蔬加工、精制茶加工、魔芋食用菌加工增速均超过15%。“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电商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销售额55.8亿元,同比增15%。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89个。

宜昌鼓励企业发展出口经济,稳步扩大柑桔、茶叶、蔬菜、水产品出口规模,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2015年宜昌组织企业到俄罗斯办推介会,2016年又把莫斯科企业请到宜昌的桔园来,最终24万吨夷陵区晓曦红合作社柑桔搭上“宜汉欧”。时隔一年,中欧班列又有了柑桔专列,70吨宜昌柑桔全程冷链运输,15天就能直达莫斯科。

在夷陵区洋红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柑桔,它们即将乘货轮登陆俄罗斯、加拿大、哈萨克斯坦。据介绍,公司每年出口柑桔1万吨,收购价也从每斤0.6元涨到2元。

宜昌农业正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去年,宜昌出口农产品16.4亿元,同比增长5.6%,占宜昌出口总产值的10.3%,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科技农业

助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经过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合力攻关,秭归形成了“春有伦晚、夏有蜜奈、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的品种格局。除了品种改良,还综合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生草、覆膜增糖等十多项桔园管理技术。去年,秭归县涌现出脐橙产值过亿元村4个、过5000万元村10个。

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刘洪福说:“秭归小小脐橙种出巨大产业,表明科技创新正为宜昌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宜昌搭建科创平台、推动农业改革、培育新型主体,为农村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一批科创平台在宜昌落地生根。宜昌建立了油菜院士工作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湖北省夏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宜昌柑橘试验站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一批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一批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综合示范基地。

大量发展难点堵点,在宜昌被化解。宜昌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全省第一张土地经营权证在宜昌颁发。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省、市三级整体推进试点工作。探索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出租转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逐年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宜昌市运营中心落地运行,楚农贷业务全面开展,成功设立农业产业基金。

成千上万“新农人”,活跃宜昌大地。宜昌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农业产业首席专家制,全省首家职业农民学院在宜昌市挂牌成立,宜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纳入中组部35个创新案例。今年,宜昌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43个,总量达到10544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规模经营比重提高,耕地流转比例达到30.9%。科技创新带动下,宜昌农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宏伟蓝图已经铺开,美好前景令人期待!熊长权表示,宜昌农业系统将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勇担时代使命,激扬奋斗豪情,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宜昌在全省率先实现精准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