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宜昌现象”背后的“宜昌路径”之“铸魂”②
日前,西陵区云集街道白龙井社区组织近百名志愿者在汉宜铁路白龙岗路段捡拾垃圾。记者 黄余洋 摄
培育、发展和提升城市文明,既要理想信念之柱来支撑,还需有核心价值之旗作引领。引领,就是在心灵里搞建设,在日常中树榜样。
宜昌注重宣传教育和融入融合,在发掘温情好故事、激发澎湃正能量的过程中,着力打造好人之城、诚信之城、志愿之城,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看得见、摸得着,“好人”与好风光、好空气一样,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名片。
凡人善举点亮道德灯塔
雷锋、“两兰”、谢臣、李元成、李广佳……仰望道德的星空,这些名字从不陌生。
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上世纪90年代学习身边典型、“金融卫士”潘星兰杨大兰,再到“宜昌好人”感动中国,宜昌在推动城市文明实践中,致力用身边典型和百姓“英雄”引领价值追求。坚持抓典型强示范,整体联动选好人、立体宣传学好人、礼遇关爱敬好人,“宜昌楷模”月月发布、“宜昌好人”周周推介,“好人52”“德耀宜昌”“榜样宜昌”屡屡刷屏。
新的榜样不断为宜昌人熟知,并走向荆楚、全国。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师德楷模”郑琦,40年如一日无私关爱未成年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农民义工”李文英,退休27年免费开展农技推广助农增收千万元。全国优秀警察、“英雄民警”王劲松,为保护群众用身体连挡歹徒9刀。“全国最美家庭”罗必炎悉心赡养8位老人……
宜昌深入开展“学好人、做好人”公益宣传,建成好人广场15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5个。持久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近三年举办交流活动5000场、受众300万人次。
此外,树牢“德者有得”导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身边好人帮扶,6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受到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奖励。
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促进了广大市民文明习惯养成。宜昌“扶车少年”将背街小巷的共享单车整齐摆好,人民日报微博称其“少年强则国强,好样的!” 宜昌车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45秒,让出了无声大爱,央视网阅读量达到1300多万次。
诚信力量融入根基血脉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8个乡镇已为近6万户18.5万多人建立了诚信守法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全县采集到诚信守法记录和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共2020条,因有各种违法失信行为,办事过程中受到警示或限制、惩处的,有795例。
从上世纪80年代清理“三角债”,到上世纪90年代化解金融风险,到2010年治理失信缺信突出问题,宜昌以政务诚信为引领,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在湖北率先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建立诚信联盟和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形成“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良好氛围,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聚焦民生领域,宜昌连续16年开展“万名消费者评诚信”活动,开展诚信示范创建、行业诚信承诺、社会诚信互动系列创评,在湖北率先推行市场主体信用认证示范,“诚信宜昌”建设实现全域化、模式化。将诚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融入城市建设、行业管理和市民素质养成全过程,涌现出“一句话一辈子”“用私款还公债”的诚信楷模李元成、李国楚,“信义村医”祁万新等一批先进典型,诚信之风吹拂宜昌大地。
志愿服务汇聚爱心暖流
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社会动员、社会保障,还是社会整合、社会教化,都需要志愿者群体来弥补不足,发挥功能。
宜昌坚持以志愿服务活动聚城市大爱,引导市民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汇集文明创建的浓浓暖流。全市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站12000个,建成志愿服务实践基地150个、志愿服务组织1700个,注册志愿者达60万人,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为了使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在湖北率先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制度规范,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每年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节,开展“万名志愿者进社区”“三关爱”“生态保护”“文明劝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宜昌市志愿服务协会、宜昌市学雷锋协会、“当代雷锋”李广佳、孙万清未成年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党员志愿者“帮你工作室”等先进典型,成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城。“三峡蚁工”环保志愿者每天在长江边捡半小时垃圾,一年捡走垃圾200吨。连续14年开展“爱心送考”,成为湖北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广的公益活动。(三峡日报 记者 肖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