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让“魔鬼”变成“宝贝”——看厦门等地建设管理经验

垃圾分类走进学校的课堂

“虎哥回收”助力破解城市垃圾分类落地、运营难题

环卫工人正在收集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处理厂

垃圾转运车驶入垃圾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车间内部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提出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改进城市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如何建立垃圾分类的科学长效机制?怎样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更加绿色环保地处理垃圾……本期视窗重点聚焦福建省厦门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这些先行先试者们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厦门: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住建部首次通报了2018年第二季度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情况,厦门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缘何能够拔得头筹?梳理垃圾分类的“厦门实践”,我们发现,该市按照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的要求,积极打造全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步入了良性轨道。

发动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是垃圾分类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围绕这项“前端”工作,厦门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全媒体全阵地宣传,组建了社区宣讲团和社区书院师资库,实行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小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景区、进军营”等“八进”活动。同时,该市编写了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让垃圾分类走进各个学校的课堂;搭建家庭垃圾分类评价体系,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家校良性互动和社会反哺机制。

在“中端”垃圾转运方面,厦门市目前已建立了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和26条餐厨垃圾收运线路,涵盖工矿企业、高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运等方面。车辆转运过程中严格密封加盖并及时清洗,着力解决沿途“跑冒滴漏”的问题。而且,直运路线已经进行线路标图、定点、纸质地图制作,正在落实电子地图地理位置采集,引入智能APP管理方式等。

在“末端”垃圾处理方面,该市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避免了分类后的垃圾“埋在一处、烧在一起”。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厂、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工业废物处置中心。并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厂、东(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新增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力争到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7750吨/日。

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厦门市关于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2017年8月25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审核通过,并于9月10日起正式施行。对于随意抛弃、倾倒、堆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将被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个人最高也将面临1000元罚款;而未分类投放的,个人最高将被罚款500元。

杭州:市场化助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杭州市2010年3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打赢这场垃圾治理攻坚战的征程中,该市大力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运作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路径,破解城市垃圾分类难题。

市场化改革撬动居民分类热情。该市多个街道办事处结合辖区实际,引入环保企业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达到垃圾减量、促进分类的目标。例如浙江九仓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创立的“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品牌——“虎哥回收”,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有偿回收。市民可将塑料、金属、废纸、玻璃等可利用资源送到服务站,换取环保公益金;再到服务站旁的公益超市购买粮油、日用品等。就企业而言,可通过导入商业广告,提供家政服务等,获得更多商机。

充分发挥企业在分类处理中的主体作用。今年6月,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运营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进一步深化垃圾处理运营体制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全面开放。这为更多企业进入环保服务市场提供了机遇,促成更多创新模式加速试点。目前,该市多地引入专业化垃圾分类服务企业和公益组织,开展大件废弃物及低价值可回收物统收统运,以及小区分类宣传、监督、分类分拣等一体化管理服务。例如,针对基层环卫管理人员不足问题,部分街道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模式,由物业公司承担分类宣传、巡检、分拣、减量回收等任务;部分社区(村)采用垃圾分类环卫一体化模式,由保洁公司负责垃圾分类收集、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等。

建立健全评估机制,规范运营秩序。政府建立服务绩效评估机制,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给予环保项目补贴。例如,文晖街道将服务经费与垃圾回收总量、分类效果、参与居民数量挂钩,根据年底达标情况结算服务费用。东新街道则派专人监督分类督导落实情况,由社工陪同企业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现场分拣,同样落实按质付费。

西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进社区

目前,西安市25个社区及学校内已经安装了“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居民在机器上输入手机号码,或者使用“小黄狗APP”扫一扫打开箱门,将废纸、纺织物、金属、塑料瓶等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回收箱。回收机进行智能识别和智能称重后,将根据不同废品的市场价格计算金额,返还给居民。

据了解,该系统还配备了实时监控屏,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监控垃圾减量,做到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变成了什么都清晰可见,为再生资源回收方面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深圳:搭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平台

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着力打造“人人知道分类,人人参与分类”的先锋城市。

该计划从硬件设施、队伍建设、软件建设等三大方面着手实施。包括建设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市级主馆和区级分馆;打造一支以垃圾分类推广大使为先锋队,社工为中坚力量,义工为辅助力量的垃圾分类三级培训讲师梯队;设计制作垃圾分类教材课件,开设线上垃圾分类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传播垃圾分类知识,扩大公众教育范围等。

青岛:餐厨垃圾7天变成有机肥料

“吃”进去的是瓜果、蔬菜、肉类、小骨头、剩饭菜等厨余垃圾,“吐”出来的是浅褐色的有机肥料。在青岛市城阳区,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北京一家企业联合研发,夏庄街道和王家曹村社区共同投资80万元建成的厨余垃圾处理站,于2016年6月正式启用。

这个处理站在一周内,通过破碎、脱水、烘干、发酵、厌氧反应等系列工序,将餐厨垃圾处理成为有机肥料,用于社区生态采摘园内的果蔬种植、苗木种植。目前该处理站每天可以就地处理1吨餐厨垃圾,产出约60公斤有机肥料。

广州:垃圾不分类最高可罚5万元

今年7月1日,广州市正式实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这意味着如果不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可能被严格处罚,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

该条例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点或者收集容器内的法律责任,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若违反条例有关规定未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或者交付收集单位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垃圾分类,宜昌勠力前行在路上

日前,住建部首次通报2018年第二季度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情况,宜昌市总分排名第13位。

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虚到实、由点到面,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逐步推进,市民分类意识大大增强,体系建设基本建立,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投放有标准

分类指南让投放更加精准

有害垃圾投放进红色容器,餐厨垃圾投入绿色容器,可回收物投入蓝色容器,其他垃圾则投放进灰色容器……结合宜昌区域实际,市城管委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将生活中常见的127类垃圾进行了一一归类。

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类,铁、铜、铝等金属类制品,玻璃类和包括泡沫、塑料瓶等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个人护理小家电等68类;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脐片及相纸、废油漆等20类;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剩饭、剩菜、蛋壳、骨头等22类;纸杯、照片、复写纸等受污染无法再生的纸张、塑料袋及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等17类则为其他垃圾。

身边看变化

垃圾分类进校园社区

今年新春开学,全市40万学生共同观看了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城管委合作拍摄的《新春第一课》专题片,就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行了学习。同时,我市还编印了包含垃圾分类知识在内的《生态小公民》教材,并按照中学版、小学版、幼儿版的分类,免费发放给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

为让市民更加了解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市城管委先后开通了“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号,设计了卡通形象,编印了生活垃圾分类文件汇编、操作指导、宣传手册、技术导则,组织了“宜昌市首届生态公民拾荒慢跑公益活动”,成立了垃圾分类青年先锋队,开展街道社区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助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在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我市多地也结合区域特点,加快规范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目前,城区所有小区均投放了生活垃圾分类容器,已有21个示范小区达到了垃圾分别类别全覆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要求;74个市直机关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占总数的85.06%,13个行业管理部门共计186个二级单位中,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167个,占89.78%;各主干道已先后配套安装了7000余个新式分类垃圾箱。

垃圾清运告别“裸时代”

近年来,市城管委以环卫基础设施为抓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宜昌人居环境。

垃圾容器规范设置。我市开展了垃圾屋专项整治,组织拆除垃圾屋,实行垃圾容器规范设置。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拆除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自运单位垃圾屋(池)2175个,配套安装垃圾分类容器6000余个,实行垃圾容器的规范化管理。

垃圾收运车更新升级。今年起,市城管委启动燃油式三轮清运车淘汰工作,陆续投入使用侧装式垃圾收运车、微型垃圾收集车等,杜绝垃圾“遗撒滴漏”。新型垃圾收运车缩减了过去垃圾铲运上车的环节,真正实现了垃圾清运过程中垃圾不落地。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运输体系,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运输网络,根据不同类别垃圾明确车辆涂装要求,统一车辆标识;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等进行实时监控,做到科学、环保、高效运转。

垃圾处理更具科学性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垃圾的分类处置也更为科学。不仅仅是餐厨垃圾,平时生活中的垃圾被分为四类后,会运往不同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市民关心的有害垃圾在进行分类后,也有了自己的安全去处。如废旧电池、废灯泡、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有害垃圾,市民投放至有害垃圾分类桶后,将经过打包、转运、分类等十多个步骤,最后收运到宜昌市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不再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

据市城管委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刘鹏介绍,我市正在加快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包括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扩容建设,完善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配套建设,建立和规范可回收物统计制度等。

推行有目标

2020年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0%

《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2018-2020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初步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大片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分类全覆盖,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围绕这一目标,方案提出,2018年,城区要建成5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并形成4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30%,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25%;2019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达到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达到10个。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60%,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到30%。

本期相关内容综合新华社、厦门日报、杭州日报等

(三峡日报 记者 高圣男 通讯员 熊道奎 陈赞 采写整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