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十大特色扶贫行动展示:各尽其能补短板 携手同行奔小康

团市委: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帮扶行动 打造好“希望系”品牌

孩子们在“希望家园”练习书法。 (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记者昨从共青团宜昌市委获悉,今年来,共青团宜昌市委以“四抓”推动关爱留守贫困儿童工作不断深化,办好“希望家园”,打造好“希望系”品牌,共结对建档立卡贫困留守儿童2114人,结对贫困村243个,开展“四个一”关爱活动17729人次。2018年,共开办希望家园185期,12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服务建档立卡贫困留守儿童552名。

各县市区团委扎实开展“每个月与关爱对象进行1次通话、每季度满足关爱对象1个微心愿、每半年为关爱对象或其家庭提供1次物资帮扶、每年对关爱对象进行1次实地走访慰问”活动。

紧扣既“贫困”又“留守”的识别标准,精准掌握贫困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把有爱心、有耐心,真心实意愿意帮助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选出来,与留守儿童有效结对。

与帮扶结对的团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帮扶项目等,保障“双结双促”工作真结对、出实招、见实效。

制定“双结双促”工作推进表和路线图,使点子、方法、路径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在特困地区以组织化动员为主,在插花地区以社会化动员为主,动员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留守儿童进行结对。 (三峡日报记者 孙晓陵)

市科技局: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 提升精准扶贫科技含量

图为长阳钟家湾光伏发电基地。 通讯员 杨晓伟 摄

记者昨从市科技局获悉,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和力量,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内生动力为根本,探索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有力提升了我市精准扶贫的科技含量。

以科技项目推动农业关键技术的解决或突破。仅2018年,向上争取扶贫专项7项,到位资金150万元,市级科技项目安排农业项目资金300万元,支持项目14个。

以科技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扶贫。近年来,共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00多名,选派“三区”人才150余人,争取人才选派配套资金400余万元。今年来,市科技局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255人,各县市区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565人,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加强农业星创天地建设,助推农村双创事业发展。近年来,市科技局已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星创天地8家、市级星创天地11家。今年6月,全国星创天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宜召开,我市依托星创天地,推进农业创新创业快速发展的成效,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三峡日报记者 阮仲谋,通讯员 杨晓伟)

市残联:助残扶贫行动 温暖每一个贫困残疾人

市残联为五峰采花乡长茂司村贫困残疾人发放救助物资。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记者昨从市残联获悉,市残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实施精准扶贫为重点,采取多种举措,帮助残疾人,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以康复服务、“两项补贴”政策、“圆梦”活动、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抓手,推动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全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让脱贫工作温暖每一个贫困残疾人。

全年共筹措康复资金548万元用于残疾人康复,使贫困残疾人不因贫困而失去康复机会。筹集资金55万元,为10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全年共有70385名贫困残疾人享受“两项实贴”政策,合计资金6212.54万元。开展“圆梦”活动筹集爱心资金27万元,助力1149名贫困残疾人实现梦想。市残联开展科持扶贫助残活动,投入资金50万元。市残联还在五峰采花乡长茂司村开展扶贫助残活动共计投入资金35.8万元。为贫困残疾人提供106万元免费辅具服务。(三峡日报记者 肖敏,通讯员 汤斌斌)

市司法局:精准扶贫法治宣传教育行动 “法律扶贫”案件办结5千多件

夷陵区司法局干警在夷陵区三斗坪镇一贫困户家中宣传法律法规。 通讯员 望作信 摄

记者昨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全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后,全市司法系统通过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收到显著成效。近3年来,全市受理“法律扶贫”案件7889 件,办结5853件,为贫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9388万元。

在“法律扶贫”中,全市司法系统抓好贫困人口法治宣传,组织精准扶贫驻点单位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广泛宣传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贫困户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明确将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对象家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争议、农资农具纠纷等涉及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的事项和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对象以及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结合贫困地区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健全贫困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加强贫困地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峡日报记者 龚昌俊,通讯员 杨柳)

市妇联:巾帼脱贫行动 “五扶”助力脱贫攻坚

市妇联携手养羊专业合作社扶贫进村。通讯员 胡芸 摄

记者昨从市妇联获悉,近年来,宜昌市妇联通过五大帮扶措施,助推巾帼脱贫目标实现。

扶志。选树李红艳、刘发英、陈生俊等一批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带头人,以脱贫致富先进妇女典型激发脱贫信心。组织基层172名妇女干部入户宣讲扶贫政策,向贫困妇女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万多份。

扶能。先后争取市直部门培训项目资金近110万元,举办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各类培训班304场次,培训妇女46045人次。

扶业。开展“养羊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带动187户贫困妇女和家庭发展养殖业;建立50个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带动1200多名贫困妇女增收致富,881名妇女创业发展电子商务。

扶病。积极做好农村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争取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663万元,受助663人。

扶困。组织巾帼维权律师团、女企业家协会、“知心姐姐”巾帼志愿服务团等妇联主管的社会组织,开辟农村贫困妇女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办理农村贫困妇女法律援助案件12件,挽回经济损失近30万元。(三峡日报记者 蔡昶,通讯员 梅雯明)

市文明办:农村精神扶贫专项行动 激发动力补齐精神短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村民挖掘竹篾编制技艺脱贫致富。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记者昨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年来,集中开展农村精神扶贫“四扶四强”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精神扶贫成为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树典型广宣讲,扶志向强动力形成良好氛围。开展“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巡回宣讲活动,评选脱贫先锋,并成立百姓宣讲团下乡宣讲,扶志向强动力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建阵地抓活动,扶文化强素质取得明显成效。启动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群众搭建起参与文化活动和文明实践的大舞台,极大地丰富了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

立乡规淳民风,扶文明强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开展道德评议和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设置孝道红黑榜、乡村贤达榜等,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农村各地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树理念护环境,扶生态强后劲付诸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峡日报记者 齐小宇)

市文新广局:文艺扶贫行动 让文化成为精准扶贫加速器

我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主题作品创作。 (图片由市文新广局提供)

记者昨从市文新广局获悉,该局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文化帮扶工作等方面开展文化扶贫工作。

全市1604个行政村(社区)中159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到200㎡以上,1529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有文体广场。全市农家书屋1451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利用农村“四务通”等智能服务平台,实现无线网络和数字文化覆盖进村入户全覆盖。

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提升贫困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惠民服务力度不断加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惠民演出等。

各地积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主题作品创作,推出民族音乐剧《高山之巅》、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等反映扶贫事迹、先进典型、经验成果的文艺作品,多形式开展“精神扶贫”。(三峡日报记者 杨春艳)

市卫计委:健康扶贫行动 助力群众摆脱“因病致贫”

图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一站式窗口。(图片由市卫计委提供)

记者昨从市卫计委了解到,确保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宜昌市聚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134985”政策,“一”是在确保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同时,在全省唯一实现了涵盖10家三级医院的市域内“一站式”结算平台。“三”是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胃癌、食道癌等11种大病集中救治,救治率达到96.4%。“四”是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截至9月30日,全市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率100%,并由财政部门对个人缴费部分定额补助,通过在医保结算系统中固化报销指标,实现单个病例报销比例达标。“985”即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80%和个人年度自费不超过5000元的刚性目标。(三峡日报记者 刘晶晶,通讯员 卫计宣)

市旅游委: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推介活动 旅游扶贫脱贫18158人

游客在夷陵区分乡镇南岔湾石屋游玩,该地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黄余洋 摄

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带动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3.80万人次,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6253户25653人,旅游扶贫实现脱贫人数累计6496户18158人。全市列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的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2个村已实现脱贫出列,占全市出列贫困村的18.6%,脱贫摘帽3789户11001人。

为让旅游扶贫落到实处,全市111个村专门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或方案,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40个,市旅游委对武陵山片区的五峰、长阳、秭归等县重点旅游扶贫村规划给予资金扶持。

在业态培育上,支持长阳、五峰、秭归等重点县新发展农家乐467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家;发展民宿84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家。

在市旅游部门组织下,长阳关口垭、五峰栗子坪、秭归石柱等5个村申报纳入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

同时,市旅游委组织协调银政合作、银企对接,农行三峡分行与夷陵区政府签订旅游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三年提供不少于2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助力旅游扶贫金融服务。(三峡日报记者 王莹)

市金融办:金融扶贫公益行动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宜昌中支公司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图片由金融办提供)

记者昨从市政府金融办了解到,各金融机构找准扶贫服务定位,持续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增加贫困地区有效信贷投放。截至2018年9月末,全市对52255户贫困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8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7.59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66.7亿元。

除了发挥各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主力军作用外,市政府金融办还积极协调督办全市各金融机构在扶贫领域开展公益活动。

宜昌银监分局要求各金融机构全面开展“四个一”扶贫行动、专题和新媒体宣传、举办扶贫好榜样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

中国银行三峡分行每到开学季都会为资丘镇柿贝小学送去电脑、点读机、文具、书籍和衣物。平安银行宜昌分行向总行申请爱心书屋专项扶贫资金,已将5000元转入宜昌市慈善总会账户。

宜昌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全市保险行业参与市政府精准扶贫“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爱心善款13万余元;中国人寿保险、中国人保财险向“长阳大病关爱壹佰基金”捐助爱心款1万余元;多家保险公司分别在宜昌城区、夷陵区、远安、宜都、秭归、五峰等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三峡日报记者 宋程程,通讯员 范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