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宜昌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如今,经过几年的探索,《宜昌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规范》正式发布,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更加趋于制度化,规范化。
5类13项专业可申请评定
据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建民介绍,宜昌《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规范》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设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具体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农业工程5类13项。每项职称又分五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和高级,分别有更为具体明确的申报条件。
评定对象主要是全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初期开展初级、中级职称评定。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312名农民取得中初级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不少人认为给农民评职称没必要、没作用,很多农民也不知道这项政策。对此,郭建民解释说,职称评定主要是为了增强农民的职业自豪感。
评分指标更倾向于实际操作
为了更好地激发农民申报职称的热情,此次发布的职称评分指标更重视农民的实际能力。为此,我市设立了专门的农民职称评定机构负责评定工作。
记者了解到,申请者首先要进行水平能力测试,总分100分,成绩3年有效。初级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中高级采取面试方式,进行现场答题或技能考核,由随机抽选的3名至5名专家考核申报人的产业政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接着进行综合评审。将水平能力测试的成绩乘以40%,计入总分(总分100分)。剩下60分进行综合评审,包括学历、表彰奖励、培训经历、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成果形成和转化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六项指标。
郭建民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能参与其中,特意降低了学历等硬性指标的要求,“100分的总分里,学历只占5分,而生产经营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分别占20分和15分。”
优先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有了职称的农民是否有奖励?郭建民告诉记者,为了强化职称评定结果的运用,我市正在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晋升职称的激励政策。
据介绍,目前,我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得到免费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还可以优先享受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和土地流转、信息技术、融资支持、产品推介等服务,优先安排学习培训,优先获得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政策补贴等等。
评定部门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不盲目追求评审数量和规模,维护农民职称评定的权威性、公信力。(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张国才 刘微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