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心,久违的江豚竞相追逐、嬉水为趣;黄柏河畔,青葱的绿植旁,河水清流、白鹭翩飞;城中望眼,通透的蓝天里,清风徐来、白云悠悠……这样一组组生态美卷,在宜昌市民的眼中,如今不再奢侈,反而日日看得真切,令人心旷神怡。
这些向好的“自然指标”背后,凝聚着宜昌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艰辛努力。今年以来,宜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2017年12月19日,千万级利税户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拆除。图为拆除前全貌。 (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办公室提供)
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拆除接近尾声(9月9 日无人机拍摄)。 记者 杨柳之 摄
谋全局
集中力量“治”长江
长江病了,全国上下心急如焚。
正确把握“五个关系”,湖北省率先垂范,以长江污染防治为主战场,打响了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宜昌紧随其后,因地制宜,印发了《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的通知》,集中力量纵深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立足全局,宜昌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了“1+15”实施方案,在着眼源头性基础工程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做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集中力量,宜昌明确主体责任,构建了“指挥部+专班”工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按照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层层传导压力,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谋定而后动。以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战役为例,宜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成立了全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指挥部,由市经信委主任任组长,发改委、公安局等17个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长江沿线1公里“红线”范围内,不符合区划要求。为长江生态保护“让路”,宜昌壮士断臂,关停了这家年利税数千万元的企业,让其迁往离长江较远的专业化工园区,“脱胎换骨”,“重新开张”。
开元化工有限公司转型缓慢,但其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宜昌将其精细化工产能搬迁到姚家港化工园,与枝江金润源集团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锂电池产业,撬动新的增长极……
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推进,截至目前,计划关停的34家企业已关停29家;计划改造升级的57家企业已有17家企业启动技改;计划搬迁入园的36家企业完成搬迁2家、启动搬迁13家;计划转产的7家企业已转产1家。
通过实施关改搬转,宜昌不仅突破性地破解了“化工围江”难题,还在2017年实现“一降一升”:化工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18.6%提高到30.2%。
城市不达标水体整治见成效,治理后的宜昌运河“水清、岸绿、景美”。 (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办公室提供)
复绿后的猇亭长江岸线一片绿意盎然。 记者 付蓓蓓 摄
动真格
背水一战解难题
十大标志性战役,每一个都是指向湖北长江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
宜昌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出真招、动真格,让成效渐渐明晰。
初秋,柏临河秋叶静美,潺潺河面上,飞来几只白鹭,垂钓者依水而坐,孩童在一旁玩耍……谁曾想到,这里曾是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
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宜昌先后整治非法排污口33个,关闭或治理畜禽养殖场115处,针对性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实施柏临河湿地公园项目……经过一系列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工程,今年7月,柏临河南湾村下游左岸断面水质监测达到Ⅰ类。
把水体生态修复放在首位,宜昌城区11条、187公里不达标水体已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沿河无违法排污口的“三无”治理目标,卷桥河、柏临河等10条河流已基本消除黑臭,城区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4000多平方米的花园,种满了红叶石楠、香樟等绿色植物,站在花园中,长江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曾是纳入环保整治的祥印码头。
必须根治顽瘴痼疾!宜昌各级政府多次上门与祥印码头沟通。不断地学习、交流中,祥印码头逐步认识到保护长江的重要性,主动投入2200万元,治理扬尘污染,处理厂区废水、废料,实现“零污染”,还通过不断提升码头环境,打造湖北最美“花园码头”。
节约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宜昌自我加压,将治理区域由长江干线延伸到清江、香溪河等长江支流,并借助视频监控、岸线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取缔非法码头216个,规范提升码头53个,复绿长江岸线66.46公里,港口码头岸电改造29个。
全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中,宜昌启动了全域生态复绿规划工作,把长江支流岸线复绿、公路绿色通道提升、工程临时占地等纳入复绿范围,完成复绿面积35633亩。
全市长江及主要支流沿线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专项战役中,宜昌开展了五轮次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规范率100%”纳入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范围,全面督办。
全市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专项战役中,我市以城区为突破口,采取存量生活垃圾排查,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清理在线监控等措施,将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100%……
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宜昌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1至8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达到76.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宜昌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生态小公民建设,在全国率先发行了《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让环保理念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环保正能量。 记者 吴延 摄
建机制
一张蓝图干到底
“又听鹭鸣一声声”,描述的正是黄柏河治理后的湿地生态。今年5月,黄柏河流域三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
这份成绩单与宜昌创新流域治理、环保执法、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密不可分。
去年底,宜昌出台并施行了地方性法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从法律的至高层面保护生态环境。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在黄柏河流域展开试点。宜昌打破部门界限,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建立完善综合执法制度体系,成功化解了“九龙治水”的通病。
宜昌市水利部门对“三无”采砂船进行彻底拆解。 通讯员 汪东升 摄
为实现全天候执法巡查,宜昌按照“环保+公安”模式,成立环保警察支队,重拳整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该支队累计侦办刑事案件3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6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力震慑。
丰富的磷矿是黄柏河流域的资源优势,却也是环保短板。如何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宜昌出台了《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方案》,依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创造性地把水质改善成效与生态补偿资金和磷矿开采计划挂钩。
同时,随着治理深入,“用能权”“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更多长效监管机制也逐渐成为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拼图。
今年6月,宜昌在全省率先试水企业“用能权”有偿使用,对年用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超额部分实施有偿申购、差别收费,旨在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节能高效。
守护绿水青山,全社会共同责任;生态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宜昌及早开展生态小公民教育,使生态环保理念扎根中小学生心中,培养环保“小达人”“小卫士”。今年,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编写《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配发到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了40万学生的必修课。
小手拉大手,很多家长积极参与环保。如今,2万多人以“保护长江母亲河”为目标,成为长江垃圾清理的生力军。
一张蓝图干到底,久久为功护江河。宜昌将继续动真碰硬,以更大力度打好标志性战役,坚决以“一江清水向东流”体现宜昌作为、展现宜昌担当、作出宜昌贡献。(三峡日报记者 高炜 杨婧 赵璟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