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高进郁,开办了农民学校,让我们在村里都可以学技术,现在技术过硬了,成本少了,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近日,说起羊肚菌种殖的效益,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村民汪红林赞不绝口,“羊肚菌鲜菇60元一斤,种得好的话一亩能产300斤,一亩田能赚上一万多块钱!”
高进郁,是远安县茅坪场镇农民学校创始人,瞄准茅坪场镇打造“香菇小镇”的契机,率先进行产品升级,引进羊肚菌高端品种。
“乡村振兴需要‘走心’的专业人才。”远安县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表示,远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入农村发展事业,不断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撑,培
育打响了周华雄、焦海涛等一批“香菇农师”,杨先政、朱君等一批“黄茶师傅”及“亲亲马婆”“高楼葡萄”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对内挖潜,对外引进,远安坚持“两手抓”推动人才振兴。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华农大副教授王卓仁,每年仍在为远安食用菌发展奔走,为远安香菇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华中农业大学何正国教授及研究团队,在远安成立首个黄酒酿造工程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基于与三峡大学的县校合作平台,该校教师黄华到远安挂职副县长两年,指导本土企业家打造拈花谷民宿等全域旅游样板点,全力支持远安乡村振兴发展。
水积而龙聚,木茂而凤栖。随之而来的,76家企业、143名创业者进入梦想远安”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远小蜜”、“临沮农夫”、覃龙平、张弘等电商品牌和人才,引回王剑文、廖忠兵、李然等一批80后、90后返乡创业青年。
“生态农业的未来和旅游密不可分。”远安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加上政府的大力引导,远安有一大批乡贤、人才回到农村当起了“山头人”,积极挖掘农耕文化特色,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双坪村吴红菊和丈夫回乡创办了红李山庄,建立三华李种植基地,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了一座休闲旅游综合体。建立红李采摘主题的农家乐,吸引1万多人次来游览休闲,旅游收入10多万元。
如今的远安,外引高端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业水平;80名农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解决特色产业技术难题;117个驻村"第一书记"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为包保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15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激起创新创业愿望,294名返乡创业人才创办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等150余个。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正在这片广阔天地里,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三峡日报 记者廖全 通讯员郭莎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