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丨徐善贵:厄运不低头 养猪摘“穷帽”

通讯员 张帆 摄

8月23日清晨,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乡间田野。在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沈家冲村二组,徐善贵夫妻像往常一样,在自家新建的猪舍里“啰啰啰”地给猪儿喂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时光往前推三年,徐善贵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过上如此舒心的日子。2014年至2015年,短短两个年头,徐善贵的哥哥和母亲相继患上肺癌,妻子和自己因意外受伤,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贫病交加的一家人,进入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然而,徐善贵没有向命运低头,在驻村帮扶人的支持下,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贫病交加,七口之家陷绝境

沈家冲是潘家湾的一个偏远山村,村民大多靠打零工和务农生活,徐善贵家也不例外。他一家七口,除了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年迈的两位老人和他单身的哥哥。一家人靠5亩标准化茶园和徐善贵打零工的收入生活。

2014年,徐善贵的哥哥和母亲相继患上肺癌。生活费、医药费,压得徐善贵喘不过气来。他四处打零工,哪里有活儿干他就去哪里。2015年下半年,妻子在沟里洗衣服时不慎滑倒,摔断了肩胛骨。同年,徐善贵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陷入深度昏迷。

等他醒来时,妻子已泣不成声。严重的车祸,导致他大脑受损,全身多处骨头断裂。但一想到家中病重的母亲和哥哥,还有一双儿女,徐善贵告诉自己一定要快点好起来。1个半月后,他强行出院回家,送了母亲和哥哥最后一程。

助学解困,精准帮扶树信心

2015年,徐善贵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1月,精准扶贫帮扶人——宜都市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队长邓声祥走进徐善贵家中。

那时,徐善贵的胳膊还打着石膏,妻子也在卧床休息。大儿子在家做饭收拾家务,年幼的女儿踉踉跄跄地为客人端来一杯热茶。

一面是亲人离别,一面是家徒四壁。徐善贵和妻子暂时都失去劳动能力,躺在病床上,为还不上找乡亲借的医药费而犯愁。当邓声祥了解到徐善贵对意外事故保险赔付政策一无所知时,他拍拍徐善贵的肩:“没事儿,你安心养病,我帮你跑跑看。”为了这句承诺,年过半百的邓声祥多次冒着大雪与保险公司负责人、交通事故肇事人协调商量,并联系给徐善贵做伤残鉴定。最终,徐善贵获得意外事故赔偿金,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徐善贵的子女每年享受到助学扶智资金3000元,财政代缴合作医疗,还新建了蓄水池,解决了用水难题。国家政策的帮扶,让绝境中的徐善贵一家看到了希望。

敢闯敢试,养殖生猪摘“穷帽”

车祸后,这个曾经能扛能挑的汉子变得“弱不禁风”,超过10公斤的东西都拎不起。

不能出去做事,也不能弯腰种地,怎么办?休养半年后,徐善贵和妻子商量发展生猪养殖,并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邓声祥。“你尽管放手去试,国家扶贫贷款,我去帮你跑。”没有了后顾之忧,徐善贵开始建猪舍和沼气池。为了少请人,他自己动手刮树皮,一次搬一块空心砖。一天内,他昏倒了三次。妻子劝他别干了,他说:“不要紧,我慢慢来。”

三个月后,300多平米的猪舍建起来了,70立方米的沼气池也建好了。徐善贵喂养了30多头肉猪和6头母猪。新的考验又来了。那年冬天,所有的猪都生病了。徐善贵在镇上买回的药,打了一天也不见好。后来,他在儿子的帮助下,试着在网上咨询专家、买药,没想到竟把猪都治好了。

2017年,徐善贵家仅生猪收入就达到两万多元。妻子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种了1.2亩猕猴桃。2017年11月,他家成功摘下了“穷帽子”。

如今,几棵猕猴桃树已经挂果,生猪养殖越来越顺,标准茶园收入稳定。徐善贵的妻子去镇上学起了裁缝。“我还要学习猕猴桃剪枝和嫁接技术,等明年生猪行情变好,再增加几十头猪。”徐善贵坚信: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三峡日报记者 陈璐,通讯员 朱灿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