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丨王宗平:单手撑起一片天

王宗平正在给烟叶打抑芽药。 荣飞 摄

夏日中午,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深处,王宗平顶着烈日在地里打药,微风拂过,凉意沁人。看着地里一片葱绿,一排排烟株茁壮整齐,一片片烟叶长势喜人,王宗平脸上满是笑意,10亩田的烟叶,承载着他脱贫致富的希望。

53岁的王宗平家住兴山县高桥乡龙潭村二组,年幼时不幸失去左手,但他不甘命运捉弄,靠着一只手在山里打拼,一家人忙碌却幸福着。可是,母亲病重、儿女读书,“掏空”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王宗平和妻子大力发展产业,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头,逐渐走出困境。近日,记者来到王宗平家中,探访他们一家这些年来的变化。

母亲病重,困难家庭致贫

王宗平和妻子杨敏育有一儿一女。早年间,70多岁的母亲身体尚可,帮忙在家打下手,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因为左手使不上劲,外出务工不便,王宗平就和妻子守着10多亩地过日子。

2012年春,母亲身体出现不适,并突发高血压,引起心脏血管破裂。王宗平赶忙把母亲送到宜昌就医。“这种病需要做心脏支架手术,费用最少要10万元。”巨额的治疗费让他一下子不知所措。

那时,儿子正在读高中,女儿上中学。得知老人的病情,老婆和孩子在家抱头痛哭,两个孩子都闹着要退学,想挤出钱来给奶奶看病。“病要医,书要读。砸锅卖铁也不能亏着娃儿们。”王宗平四处找亲戚凑够手术费,终于把母亲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

当年,因为耽误了农耕时节,王宗平原本准备栽烤烟的地全部荒废,家里也欠下一身债。想到母亲身体渐弱,两个孩子每年要一万多元的开支,王宗平眉头紧锁。

吃苦耐劳,夫妻携手共进

靠山还得吃山,两口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开始养起牛和羊。这样,王宗平操持田里的活路,妻子负责管理牲口,日子总算稳定下来。

“上有老下有小,日子确实不容易。”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杨奎介绍,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王宗平在2015年底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享受教育、医疗和产业扶贫政策帮扶。儿子考上大学后每年补助8000元,女儿读高中有5500元补助,母亲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这些终于让王宗平松了口气。

“政策这么好,自己更得使把力。”2016年,王宗平流转6亩地,又种了10亩烤烟和5亩高粱,养殖山羊25只,肉牛4头。因为左手不便,做起事来要比常人更吃力,他和妻子天一亮就下地,晚上还要打夜工。

育苗、起垄、移栽、烘烤……每年从2月份开始,王宗平天天都在地里转。到了烤烟的季节,他一早就下田摘烟,然后一筐筐背回来,晚上再上烟、上炕,两口子一忙就到了夜里两三点。“苦确实苦,但自己都不搞,哪里来的饭吃嘛!”王宗平说。

2017年,王宗平光烤烟卖了9000多元,加上出栏的牛和羊,收入达到3.3万元,成功脱贫。

儿女出息,生活充满希望

“爸,我的志愿填好啦,就做乡村医生!”今年夏天,王宗平收到消息:女儿王祖靖的高考成绩远远超过二本线,她最后决定去读定向委培的临床医学,这样既不用家里掏钱,毕业后还有稳定的工作。

2014年,儿子考上军校,现在毕业后已进入部队实习,看到儿女们都有了出息,王宗平打心眼儿里高兴。“你们要努力啊,到时候给你爸在县城买套房。”村支书杨奎鼓励王祖靖说。王宗平在一旁听得直笑。

“今年我又试种了天麻和茯苓,效果好的话明年种药材。”常年劳作让妻子的身体出现不适,王宗平打算明年调整产业结构,他说要少种点烟,和妻子一起管理牛羊。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采访结束后,王宗平来到烤烟房一旁,右脚紧踩电锯扶把,单手拉动开关接线,麻利地锯起柴火来。他说:“这批烟正在干筋期,得再加把旺火,烤出来的烟才能卖个好价钱。”(三峡日报 记者 荣飞 通讯员 刘自清 黄教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