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丨姜从虎:双手凿出脱贫路

姜从虎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记者 何宝喜 摄

今年47岁的姜从虎家住秭归县泄滩乡九条岭村一个深山村落,天生矮小,身高仅1.3米,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年逾八旬的患病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8月4日,记者乘船、转车,沿途辗转5个多小时,来到九条岭村。见到姜从虎家时,他正在冲洗猪圈。刚落座,姜从虎便指着改造一新的房屋高兴地对记者说:“我这两间房子原来是危房,精准扶贫时把屋顶的瓦换了,墙面刷白了,吊了顶,用上了自来水,住的蛮安心。”

站在院子里,随行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周志高指着对面一个山头告诉记者,九条岭村海拔最高1700米,山高坡陡,这个村落里居住着23户120余人,祖辈出行都是肩挑背驮。为了改变交通困境,他们齐心协力用双手开凿出通往大山外面的路,而这一切都源自姜从虎的提议,并带头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带领村民集资修路,圆了120多人的大梦想。

自掏腰包修路,感动村落众乡亲

站在九条岭村主公路上,姜从虎向记者介绍,与这条主线公路相连着一条支线公路,整整4公里长,可以一直通往白家坪村落,这就是他和乡亲们在山腰上开凿的公路,因起点在九条岭村的三岔口,终点在白家坪,大家将这条路命名为“三白路”。

姜从虎说,村民们世世代代被一座叫“姜家梁子”的大山阻隔着,要想出山办事,就只能走悬崖峭壁上的小道,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公路边。身材矮小的他更是苦不堪言,因而一直心存修路的梦想。但真正达成修路“决议”则是在一次喜宴上。

2012年冬天,一村民家办喜事,姜从虎去帮忙。大家喝酒时提到公路不通的烦恼,姜从虎当众提议:“我们自己集资修路,你们同意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想到,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拥护。

姜从虎怕大家说的是酒话,第二天,他挨家挨户上门询问,再次得到确认后,他迅速召集大家一起讨论修路大事,并率先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1.7万元全部拿出来,几名积极的村民也纷纷将钱掏出来交给他,委托他管理。第一次他们就集资8万元。

他一边请乡政府给予帮助,设计路线,一边继续发动村民们筹集资金。这期间,他也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人虽然想修路,但舍不得自己掏钱;有人怕占了自家的地,要以双倍或者更多的土地来交换。最终,姜从虎用真诚和耐心打动了大家。23户农民,共集资16万元,正式动工修路。

一天做六餐饭,为的是把路修通

姜从虎请来挖机师傅开山,他与村民们在工地上打路面、砌坎、挖涵洞、掏水沟。公路设计的路线有一半要从姜从虎的自留林地通过,还有一段路要通过他的粮田。四亩地里当时种着天麻,这些天麻种子是他找亲戚借的一万多元买的,种子刚发芽。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姜从虎不仅是修路的“指挥长”,还义务承担照顾挖机师傅和技术人员的生活起居。“最多的一天我做了六餐饭。”他说当时就是横下一条心要把路修通。

泄滩乡政府得知他们自发修路的事情后,争取了1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在多方努力之下,2013年初,这条长4公里的路终于修通了。白家坪自此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这里第一次进来了汽车、第一次大面积种植药材、第一次有人办起了养猪场。

姜从虎也因此先后被县、乡评为“道德模范”“幸福村落创建先进个人”“十二五”自强模范和“脱贫示范户”。

人穷志不能短,脱贫增收勇当先

2016年,姜从虎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1.3米高的他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身体残疾而放弃希望,反而经常说,“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他不等不靠, 自立自强,办起小猪场,养了80多桶土蜜蜂,种植了3亩多中药材。三项加起来,一年的收入超过3万元。

如今,除了用心经营自家的小产业外,姜从虎还担任白家坪村落理事长,兼任“三白线”路长,担负起了通往白家坪村落公路的管护职责。姜从虎说,有了路,乡亲们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三峡日报记者 何宝喜,通讯员 杨俊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