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路“摸”出来——宜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观察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和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这一改革落实情况怎样?究竟能给农村、农民带来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7月27日,记者走进宜都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之一的枝城镇龙王台村,记录下几点见闻与思考。

创新:“组级资产问题”迎刃而解

四个多月过去了,翻看一家人的股权证,五组村民周长桥仍一脸开心。“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当股东。希望村里集体经济越搞越好,我们也能多分红。”今年3月14日,龙王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宜都市枝城镇龙王台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包括周长桥在内的664户农户领到股权证。

龙王台有五个村民小组,共有906户2759人。去年10月,启动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的“两清”工作,最终确定集体资产为312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有1698万元),确认2345人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股份分配。

根据湖北省、宜昌市的实施方案,股权设置分为集体股和成员股。成员股中,又根据村民对集体经济贡献的大小,细分为基本股、劳龄股。记者发现,龙王台却多设置了一个组级贡献股。

“组级贡献股是我们根据村情,在充分尊重民意和保障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设立的”村党总支书记康芹华介绍,原来,90年代,五组便建设了门面房,这部分组级资产长期以来都产生了经济收益,并用于组里的公益事业。改革启动后,有村民代表反映,要把这部分集体资产统一收到村里来,就必须在股权设置中,维护好五组群众的利益。“组级贡献股”便在反复论证中诞生。而这样公平合理的股权设置,一下让五组这个特殊问题迎刃而解。

规范:门面收租不再“讲人情”

几代龙王台村民,为村里留下了不少集体资产,其中81个门面,成为村里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康芹华告诉记者,往年,村委会要派专人收租金,挨个给租户做工作,讲价的、久拖不交的情况十分普遍,通常一年都收不齐租金,集体经济收入大打折扣。

今年村里完成改革后,集体资产正式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名义运营。村里召开了门店租户的管理大会,明确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是经营主体,将租金上涨20%。合作社组织专班,当场签订合同,收取保证金、租金并开票,所有门店三天之内交齐租金。

“过去收一年收不齐,现在专班三天全收齐,改革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康芹华说,如今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运营也更规范,“一把尺子量到底”门面收租不再讲“人情”。

据了解,截止4月,宜都市包括龙王台在内的3个试点村改革全面结束。目前,宜都正在根据试点情况,制定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今年下半年,改革将在当地12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预计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思考:合作社如何走得更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挂牌的宜都市枝城镇龙王台股份经济合作社,还不能进行工商注册,也没有独立的公司账户。租赁收入仍然进账到镇财政所,由财政所代管,在村委会账目中设二级科目,以代收款和暂付款形式暂存。这是改革进行到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均未出台关于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实施办法,作为改革的一线,龙王台还在等待各级政府的办法出台。

股份合作社成立以后,所有的经营性收入都进入了合作社,村委会的账上就没有收益,怎么保证村委会的日常运行和满足民生需求?公司化运营后,政府会否按照公司化管理计提税金?理论上,村委会和合作社是两套班子各负其责,实际上,村干部在合作社中也承担着重要职责,在管理村里繁多事务的同时,他们会否有更多精力投入集体资产的经营?目前,合作社主要依靠租赁收入,等集体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了更多的投资需求时,懂经营的专业性人才就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康芹华道出自己的忧虑与困惑。改革越深入,问题就越多,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下好改革先手棋,龙王台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三峡日报 记者 陈璐 通讯员 陈美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