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丨宜昌:百花齐放春满园

百花齐放春满园

——宜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村居特色文化篇

青山远黛,峡江开阔,古船风帆,乘浪而行。走进西陵区云集街办二马路社区平和里巷,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墙画、浮雕组成的文化墙,再现了宜昌的码头文化,展示着百年老街的历史变迁。

这,正是二马路社区挖掘百年历史文化,打造的特色峡江文化景观。“文化墙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是宜昌人的根!”居民唐孝宏说,每次看都倍感自豪与自信,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而猇亭区桐岭新村社区的居民,大多由农民变市民。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区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新建文化广场,选拔社区文艺志愿者,组建多个文艺团体,又成立社区书画协会等8支登记备案社会组织,培养了一批文艺“领头羊”。

场地有了,领头人有了,文化活动多了,居民参与度高了,人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邻里和谐,生活丰富多彩,大家说在这里生活特别幸福。

自2015年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宜昌投入资金660万元,按照“一批设施设备、一批文艺人才队伍、一个文化品牌、一道文化景观”的标准,建设100个特色文化社区。

各社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文化墙(角),形成名人文化、非遗文化、孝亲文化、廉洁文化等特色社区文化。文化的元素嵌入角角落落,文化的阳光洒遍大街小巷,文化建设注入城市肌理之中。

特色文化村如何建设?各县市乡镇村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奏响了村落文化建设的“大合唱”。

秭归立足于山大人稀的实际,探索开展“建设小院坝、配备小设施、设立小场所、开辟小墙壁、组织小活动、培育小队伍”的村落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自我发现、自我服务。

远安将特色文化村居建设与全域旅游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乡村大舞台”,或将“乡村大舞台”当成景点建设,或组建演出队伍将“非遗”文化搬进景区,或举办“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

当阳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广场、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达标农家书屋、有文艺演出舞台、有音响设备和体育健身器材、有常设文化墙或专栏、有村村响智能广播、有群众文艺团队、有品牌文体活动、有专兼职文化管理员。(三峡日报 记者 杨春艳 李阳 通讯员 王风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