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示范引领
猇亭春晚
宜昌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离不开创新。为着力解决制约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关键性问题,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宜昌立足本市实际,紧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全城上下围绕“四维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创新,先行先试,在创建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力争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一份宜昌经验。
远安县茅坪场镇何家湾村特色文化村建设文化墙
骚坛诗社吟诗活动
构建文化资源服务下沉创新机制,实现文化资源的扁平覆盖和纵深延展。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总框架下,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实践路径。“图文总馆+社区(村)分馆”实现文化资源扁平覆盖。激励民间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等蓬勃发展,袁裕校家庭博物馆、宜都正国博物馆等多个民办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推动文艺团队横向联盟跨区域联动,全市民间文艺队伍达4915支。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大力培育文化志愿组织,发展文化志愿者43659名。
市图书馆苏家榜社区天香书院分馆
三峡·枝江桃花艺术节
搭建数字文化“一三五”体系创新平台,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文化e家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强化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三个支撑体系,提升数字化阅读、数字化体验、数字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展览等五种服务方式。数字阅读IP占有率为6.49%,居全国第八位。融合文惠卡、文化消费、广电网络建立文化矩阵。
西陵区屈原雕像前万人吟诗活动
长阳榔坪镇木瓜花都文化旅游节
打造基层特色文化空间创新载体,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开展“双百”示范工程,按照“四个一”的标准,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建设100个特色文化村和100个特色文化社区,打造文化生活空间,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文化创造、自我文化展现的主体作用。开展“扶志向强动力、扶文化强素质、扶文明强精神、扶生态强后劲”的精神扶贫“四扶四强”专项行动,实施民族贫困地区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全覆盖工程和非遗传承“一村一品”工程。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农村文化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远安洋坪镇双路村特色文化村大舞台
大端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
实施城市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创新战略,打通群众广泛参与渠道。着力打造“诗歌之城”“钢琴之城”和“读书之城”的城市文化品牌。开展“十大文化符号”群众评选活动。连年举办、承办、联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诗歌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宜昌艺术节。去年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以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等四节联办,组织开展了1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群众200万人次,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力推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打造了远安嫘祖文化节、长阳廪君文化节、兴山昭君文化节、宜都农民读书节、五峰茶乡女儿会、当阳关陵庙会、西陵庙会、乡约夷陵等150多个基层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风成 刘玉珍,记者 周寒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