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鄂西生态屏障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共有集水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164条,境内河流总长度5089公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排放、磷矿开发、畜牧养殖、下游采砂等造成的河流污染日趋严重。
河流生态恢复治理,迫在眉睫!
“水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生态发展的血液供给,河道水质、环境问题不解决,‘宜居’始终就不能彻底实现。”市水利水电局防办主任万卫平说。
如何治理?对历届河流管理者来说都是一道难题。
“河流治理涉及到水利、环保、国土、交通等九个部门。但‘九龙治水’,却没能管好一条河。”万卫平坦言。
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指引下,宜昌迅速行动。
2015年,宜昌着手河长制前期准备。2016年,宜昌在全省率先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制,并在全市全面实行。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河长全覆盖。
不仅如此,市委将河长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行谋划。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实行市、县、乡三级河长制。通过印发《宜昌市河长制管理河流及湖泊名录》,将所有河流和湖泊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逐一甄别水系和行政区划关系,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作为河长制管理和考核的依据。
“建立‘河长制’,就是要突破部门间、行政区域间的藩篱,荣辱与共。”万卫平认为,让河长负总责,各相关单位权责明晰、相互协作、管理到位。“河长制”让宜昌河流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今天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在宜昌,每条河流都有一名“河长”。“河长制”刷新了宜昌河流管理的历史,点亮了水生态治理的曙光。不知不觉中,宜昌的河流已经大变样……
“河长”不是美差,为管好河流,他们全力以赴、频出奇招。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带头任长江宜昌段“河长”,督促相关部门完成河流生态保护工作任务,力争到2020年,主要河流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副市长、玛瑙河一级“河长”周正英多次召集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二级“河长”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推进玛瑙河流域环境整治。经过连续整治,玛瑙河流域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美”目标……
“我市现有市级河长12名,主管包括长江、清江、东山运河等跨县市区的12条主要河道;县级河长131名,担任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二级河长和未设市级河长的一级河长。”万卫平笑着说,找准问题,对症施策,全市336条河流、11个湖泊都撑起了生态“保护伞”。
河长带头治河,更为我市水生态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6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同时开展了湖库禁肥养殖、水源保护、非法码头治理、长江禁止采砂、清障拆违等各项工作,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清理高坝洲网箱养殖64万平方米,每年开展两次水质监测,关闭规模养殖场31家,新建污水处理厂33座;取缔长江干线及支流码头176家,关停码头143家,清除下牢溪行洪障碍87处;清理河道垃圾1千余吨,实行环卫保洁、公路养护、水利管护“三员”合一……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纳入年度立法审议项目。“该条例有望今年出台。地方立法,将对‘河长制’的深入推行起到积极作用。”万卫平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流曲折蜿蜒,潺潺流动,犹如血脉,沁入市民心中,形成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如影随形。
3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制度创新全面构建生态保护体系》为题,介绍了我市推行“河长制”前后,黄柏河水生态发生的巨大变化。
“厉害了,我的大宜昌”“我为宜昌骄傲”……宜昌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制统筹,多管齐下,宜昌河流都在悄悄地变清、变美,让众多市民欢欣鼓舞。
行走在玛瑙河流域夷陵区鸦鹊岭段,春风拂过,河边柳枝摇曳,河水静静流淌,河中水鸟嬉戏,惬意清新,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山水画卷。“以前我们都绕道走。”说起以前的玛瑙河,附近居民刘大爷一脸嫌弃。但如今,他和老伴每天都要来这里休闲娱乐。
“柏临河大变样,‘脏乱差’终于告别历史舞台!”漫步在柏临河湿地公园,市民张先生也发出感慨。河长制推行以来,宜昌新区将柏临河纳入综合整治范畴,建成柏临河湿地公园,成为市民散步、观景、亲水的好去处……
“河长制”的探索还没有结束。“我们正在积极谋划推动四级‘河长制’,将以前的市县乡三级河长延伸至村级河长。”万卫平告诉记者,根据中央、省关于推行河长制的最新要求,我市正在制订完善河湖长制工作方案,让“河长制”发挥最大效益。
“在我的记忆里,宜昌的河流就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我知道,那一天很快会再回到我们身边。”一位“老宜昌人”期盼着……(三峡日报 记者李鹏飞 刘晋辛 通讯员杨森茂)
请输入验证码